代电的意思、代电的详细解释
代电的解释
旧时公文形式之一。内容简要如电报文稿,用快邮寄递,称“快邮代电”,省称“代电”。
词语分解
- 代的解释 代 à 替:代替。代办。代销。代序。代表。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代。世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乶 )代。年代。 世系的辈分:下一代。 姓。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电的解释 电 (電) à 物理学现象,可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获得的一种能,用以使灯发光、机械转动等:电力。电能。电热。电台。 阴雨天,空中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光:闪电。雷电。 指电报:通电。贺电。 指打电报:电邀
专业解析
代电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公文术语,指“以电报形式发出但通过邮递送达的公文”,又称“快邮代电”。其核心含义与使用场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代电”是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阶段)为节约电报资源而创设的公文形式。其本质是书面公文,但采用电报的简洁格式与紧急标识,通过邮政系统寄送而非电讯传输。例如政府机关需快速传达非即时性指令时,会以“代电”形式发文,文末标注“×年×月×日代电”字样。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 资源节约:战时电报资源紧张,重要但非紧急的公务改用书面寄送,保留电报的编号、密级等格式(如“急密代电”)。
- 效率平衡:相比普通公文,代电省略繁琐礼节用语(如“等因奉此”),内容更简练,兼顾时效性与成本。
- 行政层级应用:常见于省级以下机关往来文书,如省政府向县市下达指示,或部门间协调事务。
三、文体特征
- 格式程式化:首行写受文单位,正文直述事由,结尾用“特此代电”等固定用语。
- 内容简练:摒弃传统公文套话,聚焦核心信息,类似电报风格。
- 权威性标识:文件加盖公章,与正式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四、现代使用与文献例证
当代“代电”主要见于历史档案与研究文献。例如:
- 台湾地区《公文程式条例》仍保留“代电”为法定公文种类之一,但实际使用极少。
- 中国大陆《鲁迅全集》中收录1933年鲁迅致国民党当局的代电体书信,抗议迫害进步人士。
- 历史档案如《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公文制度选编》收录多篇代电原文,体现其战时行政作用。
权威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代电”词条(纸质版)
- 台湾“国家发展委员会”《公文程式条例》释义(https://www.ndc.gov.tw)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公文制度研究》(专著,2018)
网络扩展解释
“代电”是旧时中国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代替电报传递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本定义
代电指模仿电报格式的公文,内容简明扼要,通过邮政快件传递,全称为"快邮代电"。其特点是既保留电报的简洁性,又采用普通邮政方式投递。
二、历史背景
- 产生原因:民国时期电报费用昂贵,政府为节省开支,对非紧急事务改用纸质快件传递,但保留电报的格式特征。
- 格式特征:文书抬头标注"代电"二字,正文采用分段编号(如"一、二、三")的简洁行文方式。
三、使用场景
- 行政文书:多用于地方政府向中央汇报常规事务
- 军事通讯:非紧急军情通报
- 机构往来:学校、商会等组织间的正式函件
四、现代演变
随着通讯技术发展,代电自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被电话、传真取代,目前仅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仿古场景。需注意现代语境中"代电"可能被误解为"代理电话/电力业务",需结合上下文区分。
提示:如需查看完整历史文书案例,可访问(查字典)、(汉语辞海)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吧嗒白鸾绫坂崄苞容宝相花暴益迸堦禀饩参稽草丛宸赠池溜黨務打粟干堤工东服斐然扶不起的阿斗垢滓光光乍规踪海砂寒小隳慢燋烛家衍人给井然旌帜克昌阃范浪声浪气临河洗耳隆宠龙虎窑明儿牧田孽冤轻浅泉音裙子散形盛旦生姜身无择行社日思渴肃驾孙让所有权通行歪七竖八望舒顽锢王佐完盛帏帟相长仙种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