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潮的意思、待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潮的解釋

等待漲潮。 五代 李珣 《南鄉子》詞:“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聽猩猩啼瘴雨。” 明 高啟 《送葉卿還隴西公幕兼簡周軍咨》詩:“投驛暮山燈照葉,待潮秋渡棹粘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待潮"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與語境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釋義 "待"指等候、停留,《說文解字》釋為"竢也";"潮"指海水定時漲落現象,《康熙字典》引《初學記》注"水朝宗于海"。二字組合構成"等待潮汐"的基礎語義。

二、應用場景

  1. 漁航活動:古代漁民根據潮汛出海歸港,《漢語大詞典》引宋代梅堯臣《依韻和唐彥猷漁社》"待潮同時寄碇",描述漁船候潮泊岸場景。
  2. 軍事防禦:明清海防文獻中頻現該詞,如《籌海圖編》記載衛所士兵"待潮而巡",指借潮汐規律加強海岸巡邏。
  3. 文學意象:近代文學常作隱喻,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待潮的船群"暗喻時代變遷中的群體等待。

三、詞典差異

(注:依據原則,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等權威辭書編纂。)

網絡擴展解釋

“待潮”一詞具有字面意義和比喻意義雙重内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指等待漲潮的自然現象,常見于古代詩詞中描寫與潮汐相關的場景。例如五代李珣《南鄉子》中的“行客待潮天欲暮”,以及明代高啟詩中“待潮秋渡棹粘沙”。

  2. 比喻意義:潮水象征形勢變化,“待潮”引申為等待時機、觀察局勢後再行動。這種用法強調在不确定的環境中保持謹慎,避免盲目決策。

二、使用場景

三、延伸解析

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順勢而為”的智慧,與成語“靜觀其變”“伺機而動”有相似内核。需要注意的是,其比喻義在現代使用頻率較高,而字面義多出現在特定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典故或權威釋義,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八大家白裳八銮並頭紅比邱尼參差錯落長冊齒録馳書出産楚池瓷注麤豪嗒爾蕩磨調賦低等動物浮葉購問寡能滾納紅踯躅嘑爾舊匹駿步困勉連烽兩蜀廉利錄放内家曝裈乾筆七寶莊嚴清耿青蓮界清廟清遒瓊雷人壽年豐三志少帛神廠省括笙築身謀石碕霜飇樹薯死所禠祉歎慜陶家柳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同文館拖逗迕道霞志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