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裈的意思、曝裈的詳細解釋
曝裈的解釋
晉 阮鹹 曾于七月七日以竿挂犢鼻褌于庭。後以“曝褌”為疏放不拘之典。 唐 李端 《晚春過夏侯校書值其沉醉戲贈》詩:“曝褌還當屋,張幕便成天。”參閱《晉書·阮鹹傳》。
詞語分解
- 曝的解釋 曝 ù 曬:曝曬(用強烈陽光照曬)。一曝十寒(喻無恒心)。 曝 à 〔曝光〕使感光紙或攝影膠片感光。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 裈的解釋 裈 (褌) ū 古代稱褲子:裈裆。虱處裈中(喻見識短淺)。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曝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曝”和“裈”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與字面直接相關,并蘊含特定的文化典故。以下是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
- 曝 (pù): 本義為“曬”,指在陽光下晾曬東西。
- 裈 (kūn): 指古代一種有裆的褲子,區别于無裆的“袴”(套褲)。相當于現代的合裆褲。根據《漢語大詞典》,“裈”特指有裆的下衣。
-
合成詞義
- 字面意思: 将褲子(裈)拿到太陽底下晾曬。
- 引申/典故義: 這個詞最著名的出處是南朝宋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任誕》。其中記載了“竹林七賢”之一阮鹹的一則轶事:在七月七日(古俗曬衣日),阮鹹的富鄰居們在庭院中曬滿了華貴的绫羅綢緞(“皆以紗羅錦绮”),而阮鹹家境貧寒,無甚可曬,便“以竿挂大布犢鼻裈于中庭”。旁人感到奇怪,他回答說:“未能免俗,聊複爾耳!”(意思是:我也不能免俗,姑且這樣應應景罷了!)。
- 因此,“曝裈”或“曬裈”便用來指代:
- 貧寒簡樸的生活狀态: 因為隻有窮人才會曬不值錢的褲子。
- 率性任誕、不拘禮俗的行為: 像阮鹹那樣,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應對世俗慣例。
- 在特定時節(如七夕)進行的應景行為: 雖然寒酸,但也算參與了習俗。
-
用法特征
- 古語色彩濃厚: “曝裈”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引述古籍或讨論相關典故的語境中。
- 多與阮鹹典故關聯: 提到“曝裈”,人們通常會聯想到《世說新語》中阮鹹曬犢鼻裈的故事及其體現的名士風度。
- 犢鼻裈: 在典故中,阮鹹曬的是“犢鼻裈”,這是一種形似牛鼻、短而窄的褲子,多為貧賤勞動者或仆役所穿,更凸顯了其貧寒與不羁。
“曝裈”字面指晾曬褲子,但其核心含義源于《世說新語》中阮鹹的典故。它象征着貧寒簡樸的生活,更體現了主人公率真任誕、不拘禮法、幽默自嘲的名士風範。這個詞是特定曆史人物和事件的産物,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曝裈”是一個漢語典故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
詞義與讀音
讀音為pù kūn(注音:ㄆㄨˋ ㄎㄨㄣ),由“曝”(曬)和“裈”(古代一種短褲)組成,字面意為“曬褲子”。
-
詞源與典故
源自《晉書·阮鹹傳》記載:西晉名士阮鹹在七月七日(古俗曬衣日)用竹竿挂“犢鼻裈”(一種短褲)于庭院,以此對抗當時炫富曬華服的風氣,展現其灑脫不羁的性格。
-
引申含義
後以“曝裈”代指疏放不拘、蔑視世俗禮法的行為,成為文人表達超然态度的典故。例如唐代李端詩句“曝褌還當屋,張幕便成天”即化用此典。
-
文化關聯
阮鹹屬“竹林七賢”之一,其行為反映了魏晉名士追求自由、反抗虛僞禮教的風尚。該典故常與“曬衣”習俗對比,凸顯反諷與個性張揚的意味。
别人正在浏覽...
避捍鄙土長語巢光承泣尺玉催顔大槐宮戴叔倫癜風地腹頓足椎胸二望鳳栖梧撫轼改天蓋子革帶移孔黑咕籠咚黑霧黃玉箓忽而穢累诙妄繭物砎石厥證跼曲拒險連霧龍馭上賓駱駝祥子馬坊毛丁馬席蒙襍明火執仗迷嬉難熬平衍皮裘鋪胸納地謙巽齊大乎入場券少君術蝨處裈手摹說頭四瀛湯武苕霅婷婷嫋嫋銅馬推及危言高論紊亂溫實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