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将箭瞄準目标。括,箭杆末端。常用以比喻為政必須合于準則。《書·太甲上》:“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 宋 梅堯臣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詩:“黃銅弩牙金錯花,銀闌線齒如排沙,上立準度可省括,箭溝三道前直窊。” 清 黃宗羲 《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又言時及艱難,安危省括,懸於督撫,以臣裁量,多不可以備倉卒也。” 康有為 《上清帝第五書》:“若箭在弦,省括即發,海内驚惶,亂民蠢動。”
"省括"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二、核心釋義 省括指開弓時審慎檢查箭尾與弓弦的契合狀态,确保精準發射。引申為行事前周密準備、專注關鍵細節的行為準則。
三、典籍例證 其典出《尚書·太甲上》:
"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意為:行事如獵人張弓,必先審視箭、弓、目标三者協調,方可松弦)
此句以射箭為喻,強調決策前需如"省括"般審慎校準(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尚書正義》)。
四、引申内涵 在傳統文化中,"省括"被賦予兩層哲學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
“省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ěng kuò,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本義
指射箭時将箭尾(“括”)調整至正确位置以瞄準目标。例如《尚書·太甲上》提到“往省括于度”,即強調瞄準需符合标準。
比喻義
引申為行事需遵循準則,尤其在為政或決策時應嚴謹合規。如清代黃宗羲的《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中,用“安危省括”比喻治理需審慎。
部分資料(如、3)提到“省括”意為“節省開支”,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對“省”與“括”的拆分釋義(“省”表節省,“括”表控制)。需注意,這一用法缺乏古籍或主流詞典支持,建議優先采用本義及比喻義。
可通過漢典()或《尚書》等古籍進一步查證。
白糧憊倦北籁必不撓北忏法長懷僝功鈔襲城陵山吃辣面持領觸景生情楚袖慈惠電氣石點陣棟梁之才斷滅方寸豐城獄府元幹澀怪責盥飾好酒貪杯畫眉京兆惚怳郊禖椒掖譏謗解送旌鼓驚座拒逆撩亂厘補淋潤林秀隆盼漫潰迷失怒恨破墨蔢莎前埭球莖甘藍群倫入林三品鳥生什仕版時士銅城鐵壁土滿畏附五劍五粱禾香屏象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