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寡能的意思、寡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寡能的解釋

謂缺少從事末業的技能。《荀子·王制》:“使農夫樸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 楊倞 注:“使農夫敦樸於力穡,禁其它能也。”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寡能謂力作樸素,技能寡少,故專治於田事。”《韓非子·六反》:“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而世少之曰寡能之民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寡能是由"寡"與"能"構成的複合詞,在古漢語中表示能力不足或才能欠缺。《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才能薄弱",該釋義源自《左傳·成公十三年》"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的注疏。王力在《古代漢語常識》中指出,這類由單音節詞素構成的複合詞,常見于先秦文獻中表達謙遜語氣。

從構詞法分析,"寡"作形容詞性詞素,表"少、不足";"能"為名詞性詞素,指才能、能力。這種"形容詞+名詞"的偏正結構,與"寡言""寡欲"等詞的構詞規律一緻。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體,如學術論著中常見"才寡能薄"的表述。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說明,該詞在古代公文往來中常作自謙之辭,與現代漢語"能力有限"的語義色彩相近。在詞義演變過程中,其使用範圍從泛指能力不足逐漸收窄為特指專業技能的欠缺。

網絡擴展解釋

“寡能”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基本含義

指能力低下或才能不足,形容人技能有限。
例如:“他雖勤勉,但寡能難當重任。”此用法多用于現代語境,強調個人綜合能力的欠缺。


二、古代文獻中的特殊含義

特指缺乏從事“末業”的技能,常見于先秦典籍:

  1. 來源:出自《荀子·王制》和《韓非子·六反》,如“使農夫樸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荀子》),意為讓農民專注農耕,不發展其他技能。
  2. 曆史背景:古代以農業為“本業”,商業、手工業為“末業”。統治者提倡“寡能”以限制民衆從事非農行業,維護社會穩定。
  3. 中性表述:此處“寡能”并非貶義,而是強調技能單一化,與政策導向相關。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韓非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2、4)。

别人正在浏覽...

飽漲邊頭避形充數創局串座祠兵怠緩打結當處東頭額面芳林園防汛發無不捷鳳絲雁柱弗臣戤銀感孚跟馬洸洸廣漠好日子洪水猛獸間或接生鯨鬣驚鵲九種極野枯木老蚌生珠了賬路食慮問蒙化磨晻娜袅孽牙排險抛落麒麟手窮身潑命屈蠖求伸仁道撒歡賞眺石濠屎蚵蜋霜柑耍事水漫地松雪擡轎子棠朹子探投腕頭溫香先主嚣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