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裳的意思、白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裳的解釋

白色的下裳。《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标注為bái cháng(部分資料也寫作bái shang),字面指白色的下衣,特指古代服飾中的白色下裳。古代“裳”與“衣”相對,衣指上衣,裳指下裙或下裝。


二、曆史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國語·吳語》的軍事描述:“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此處“白裳”是古代軍陣服飾的一部分,與白色旗幟、铠甲等共同構成肅穆的視覺意象。


三、文學與象征意義

  1. 具象描寫:常見于古詩文,如“洛禹一身儒布白裳”,通過服飾顔色刻畫人物清雅形象。
  2. 抽象象征:白色象征純潔,引申為高潔品德。如“血染白裳碎心魂”,通過色彩對比表達情感沖突;部分資料将其視為成語,比喻人品行無瑕(需注意此用法多見于現代文學引申,非傳統成語)。

四、發音辨析

“裳”在古漢語中讀作cháng(如《詩經》中“綠衣黃裳”),現代口語多讀輕聲shang(如“衣裳”)。結合權威詞典标注,“白裳”更傾向讀cháng,但實際使用中兩種讀音均存在。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代服飾文化或詩詞用例,可參考《國語》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裳這個詞是用來形容衣袍顔色純淨潔白的。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白的部首白字旁,右邊是裳的部首衣字旁。白裳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是白部分寫為「皃」,裳部分寫為「袩」。白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舞台上的演員多穿着純白的衣袍,以突顯他們的角色身份和美感。白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白裳」。在古代漢字中,「白」的寫法有很多種變體,比如「皃」、「白」、「百」等,而「裳」的寫法也存在一些變體,比如「裳」、「衣」等。這樣的變體寫法在古代并不罕見。下面是一個例句:他身穿一襲白裳,優雅而純淨。組詞中,「白」相關的詞有白色、白雪、白天等,「裳」相關的詞有裳裝、長裳等。沒有特定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和白裳對應。這就是關于白裳的解釋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