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笙和築。築,古弦樂器。似琴,十三弦,用竹尺擊弦發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謝公 雲 金谷 中 蘇紹 最勝” 劉孝标 注引 晉 石崇 《金谷詩叙》:“餘與衆賢共送往澗中,晝夜遊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築,合載車中,道路并作。”
“笙築”是漢語中的古代音樂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笙築(拼音:shēng zhù)指兩種古代樂器的合稱: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注引晉代石崇《金谷詩叙》提到“琴瑟笙築,合載車中”,描述古代宴會中多種樂器合奏的場景。
笙與築的組合反映了古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兩者音色互補,常用于宮廷、文人雅集等場合,代表傳統禮樂文化的高雅意趣。
《笙築》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具有音樂性和藝術性的特點。該詞意指用笙(shēng)來演奏音樂,同時還指用笙來吹奏美妙的樂曲。
《笙築》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竹”和“箸”。“竹”表示與竹木有關,而“箸”則表示與樂器相關。共有13個筆畫。
《笙築》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其中,“笙”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種樂器,它由多根不同音高的竹管組成,通過吹氣的不同力度和方式發出美妙動聽的聲音。而“築”則表示搭建、建造之意,暗示笙築需要有專業技能和藝術才能進行演奏。
《笙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笙築」。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一個稍微不同的寫法,即用「筰」代替了現代用的「箸」。因此,古時候《笙築》的寫法是「笙筰」。
1. 他用心演奏着《笙築》這首古老的樂曲,引得衆人都屏息聆聽。
2. 這位演奏家擅長笙築,他的音樂才華令人歎為觀止。
衍生詞語:笙曲、笙音、笙師、築樂
同義詞:笛箫、琴筝、樂器、音樂
反義詞:無樂、寂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