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賦的意思、春賦的詳細解釋
春賦的解釋
(1).春季征賦。《淮南子·說山訓》:“春賦秋貸,民皆怨。”
(2).春季放貸。《管子·國蓄》:“春賦以斂繒帛,夏貸以收秋實。” 尹知章 注:“方春蠶家闕乏,而賦予之,約收其繒帛。”
詞語分解
-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曆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晖(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春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春季征賦
指在春季征收賦稅。這一用法最早見于《淮南子·說山訓》:“春賦秋貸,民皆怨。”,反映了古代賦稅制度對百姓生活的影響。春季正值農耕時節,此時征稅容易加重民衆負擔,因此常引發不滿。
二、春季放貸
指春季向農戶發放貸款,常見于古代經濟政策。《管子·國蓄》記載:“春賦以斂缯帛,夏貸以收秋實。”。其運作模式是:春季蠶桑戶物資匮乏時放貸,約定用絲織品償還,以此調節經濟供需。
補充說明
- 文獻依據:兩種解釋均源自《淮南子》《管子》等典籍,屬古代農業社會經濟活動的典型描述。
- 現代延伸:現代語境中,“春賦”偶見于文學創作(如楊威的賦體作品《春賦》),但此含義未被權威詞典收錄。
- 相關詞彙:近義詞如“春稅”,反義詞如“秋貸”,均與古代農時經濟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内容或文學作品,可參考《淮南子》《管子》原文或相關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春賦 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可以拆分成部首春和賦,拼音分别是chūn和fù。
【來源】
春賦源于古代文人,是指他們在春天寫的有關春天的賦文。賦是一種韻文體裁,用于表達思想和情感。
【繁體】
「春負」是春賦的繁體字體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春賦的字形會稍有不同。然而,現代常用的漢字寫法已經改變了這個字的形狀。
【例句】
1. "春賦草木華,天衣有佳色。" - 這句話描述了春天萬物複蘇,大自然呈現出鮮豔多彩的景象。
2. "明月宛在,清風共春賦。" - 這句話表達了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新的春風與我們共同創作春賦。
【組詞】
春雨、春天、春風、春光等。
【近義詞】
韶光、春輝、春色等。
【反義詞】
冬寒、秋涼、夏熱等。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