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饷遺的意思、饷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饷遺的解釋

亦作“饟遺”。饋贈。《東觀漢記·李恂傳》:“無田宅財産,居山澤,結草為廬,餉遺無所受。”《北史·辛術傳》:“及定 淮南 ,凡諸貲物,一毫無犯……及還朝,頗以饟遺貴要,物議以此少之。”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送故迎新,吏人疲於道路,四方守宰餉遺,一年鹹數百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饷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饋贈、贈送財物或禮物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饋贈財物表達心意,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員、權貴之間的財物往來。例如《南齊書》記載“四方饷遺,歲各數百萬”,體現了當時官員收受禮物的普遍現象。

  2. 字義分解

    • 饷:本義為“用酒食款待”,後引申為薪金(如軍饷),此處指“贈送”。
    • 遺:此處讀作wèi(通“饋”),意為“給予、贈送”。
  3. 讀音與變體
    讀音存在兩種可能:

    • xiǎng yí(常見現代注音);
    • xiǎng wèi(根據古語用法更準确)。

文獻用例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中,現代漢語已不常見。需注意語境中可能隱含的負面色彩(如賄賂或不當財物往來)。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南齊書》《北史》等史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饷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饷遺》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派遣人員送去飯食或高福利。多用于軍隊或官方機構對人員的安排。

拆分部首和筆畫

《饷遺》的拆分部首是食和辶,筆畫數分别是13和15。

來源

《饷遺》是由古代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主要源自于饷(xiǎng)和遺(yí)兩個獨立的字詞。

繁體

《饷遺》的繁體寫法為「餉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饷遺」的部分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例句

1. 上級軍隊為了照顧士兵的飲食,特意派人饷遺前線。

2. 政府饷遺醫療隊以确保他們有足夠的糧食和藥品。

組詞

饷金、饷車、遺書、遺産

近義詞

飯食派送、補給送達、食物分發

反義詞

收繳、沒收、減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