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民的意思、初民的詳細解釋
初民的解釋
指遠古原始時代的人。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二章:“蓋其地理之現象,空界之狀态,能使初民對於上天而生出種種之觀念也。”原注:“此名詞從 侯官 嚴氏 譯。謂古代最初之民族也。”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衆説以解釋之。”
詞語分解
- 初的解釋 初 ū 開始時,開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試。初創。初綻。初葉(指某一曆史時期的最初一段)。 * (.指進入夜晚不久的時候;.指新婚第一夜)。 原來的,原來的情況:初衷。和好
- 民的解釋 民 í 以勞動群衆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内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并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勞動大衆的,非官方
網絡擴展解釋
“初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人類社會的早期階段,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定義:指原始社會或遠古時代的人類群體,強調人類文明的初期形态。
- 詞源:由“初”(初始)與“民”(人類群體)組成,最早見于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其中提到該詞譯自嚴複對西方學術概念的翻譯。
學術與文學引用
- 自然崇拜與儀式:初民通過巫祭儀式與自然溝通,樂舞是這類儀式的核心内容;石崇拜則是自然崇拜的典型形式。
- 文化現象解讀:門神信仰等傳統民俗被視作初民“原始思維”的産物,體現對超自然力量的解釋需求。
- 詩文引用:
- 明代詩句“安得古初民,相與寶真實”表達對初民純樸狀态的向往。
-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到初民對不可控現象的解釋方式。
用法與例句
- 現代語境:
- “石崇拜是初民社會中自然崇拜的基本形式。”
- “初民通過神話解釋無法理解的天地變異。”
- 古典語境:
- “禮經曾寄大同思,原始初民仿佛之。”(近現代·缪钺詩句)
關聯概念
- 近義詞:原始人、上古先民
- 研究領域:人類學、民俗學、古代文學
“初民”一詞既指向人類社會的起源階段,也承載着對早期文化、信仰的研究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或學術著作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梁啟超、魯迅的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初民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最早的原始社會居民。
拆分部首和筆畫:初(刀,一)+ 民(氏,二,丶)
來源:初民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用來描述人類社會的最初階段。
繁體:初民(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初民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例句:在考古學家的努力下,我們對初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了解。
組詞:原初民族、初民社會、初民文化
近義詞:原始人、古代人、古人類
反義詞:現代人、現代社會、現代文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