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騎馬同行。镳,馬勒。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遊者連鑣俱進。”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盜俠》:“ 建中 初,士人 韋生 ,移家 汝州 ,中路逢一僧,因與連鑣,言論頗洽。” 清 高士奇 《缫絲行》:“巨舶販海洋,連鑣賣城府。”
(2).指接續。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将軍賀婁公神道碑》:“重世刺舉,連鑣袞服。”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 隴 右貴臣, 河 西鼎族,公侯踵武,嶽牧連鑣。”
“連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文獻用例可具體解釋如下:
騎馬同行
指多人騎馬并行,其中“镳”指馬嚼子(馬勒),即控制馬匹的器具。該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結伴而行或共同行動的場景。
例句:
接續、延續
引申為事物或地位的連續傳承,多用于描述家族、官職等的延續。
例句: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例句背景,可參考《世說新語》《酉陽雜俎》等原著。
《連镳》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之間緊密關聯或相互依存的關系。
《連镳》的拆分部首是“辶”和“長”,其中“辶”是“辵”的異體字,表示“走”的意思;“長”表示“長”的意思。《連镳》的總筆畫數為18畫。
《連镳》是一個由兩個實意字組合而成的詞語,第一個字“連”表示連接、不間斷;第二個字“镳”表示長繩。因此,《連镳》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長長的連接繩或拉車用的繩子,比喻人或事物之間的緊密關聯。
《連镳》的繁體字為「連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連镳》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曆史時期和地區而異,這裡不再贅述。
對于《連镳》這個詞,可以使用以下例句來更好地理解其含義:
組詞:長繩、連接、關聯
近義詞:關系、聯繫、依存
反義詞:獨立、脫離、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