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镳的意思、連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镳的解釋

(1).謂騎馬同行。镳,馬勒。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遊者連鑣俱進。”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盜俠》:“ 建中 初,士人 韋生 ,移家 汝州 ,中路逢一僧,因與連鑣,言論頗洽。” 清 高士奇 《缫絲行》:“巨舶販海洋,連鑣賣城府。”

(2).指接續。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将軍賀婁公神道碑》:“重世刺舉,連鑣袞服。”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 隴 右貴臣, 河 西鼎族,公侯踵武,嶽牧連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镳(lián biāo)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兩匹馬或多人并駕齊驅,并列而行,常用來比喻地位、聲望、才華等相當的人或事物并列或同行。

  1. 本義與核心釋義:

    • 指兩匹或多匹馬的馬銜(镳)相連或并列,引申為馬匹并排行走。“镳”是馬具的一部分,指馬口中所銜鐵具露出嘴外的兩端,即馬嚼子。因此“連镳”字面意思是馬嚼子相連或并列,形象地描繪了馬匹并駕齊驅的狀态。
    • 例如:“二人并辔連镳,馳騁于原野之上。”
  2. 比喻義與引申義:

    • 由馬匹并列同行,引申指人(尤其指地位、名望、才華相當者)結伴同行。如:“名士連镳,共赴雅集。”
    • 更深層次的比喻,指人物彼此地位相當、齊名并列。強調兩者或多者在某方面(如聲望、成就、官職)不相上下,可以相提并論。如:“二公功業卓著,連镳史冊。”
    • 有時也用于形容事物并立或接連不斷。
  3. 出處與典籍佐證:

    •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尤其是史書和文學作品中,用以形容人物并駕齊驅或地位相當。例如:
      • 《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謝)安與(王)坦之、郗超并有重名,時人謂之‘連镳并轸’。”(此處“連镳并轸”與“連镳”意近,轸指車,更強調車馬同行并列)。
      • 《世說新語》等筆記小說中也常見此類用法。
  4. 使用提示:

    • “連镳”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屬于書面語詞彙,多用于文學、曆史描述或追求典雅表達的場合。
    • 其核心在于表達“并列、同行、相當”之意,常帶有褒義,形容傑出人物或事物齊頭并進。

“連镳”從馬具相連、馬匹并行的本義出發,主要引申為人物結伴同行,并核心用于比喻人物地位、名望、才華等相當,可以齊名并列。它是一個富有古典意象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連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文獻用例可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騎馬同行
    指多人騎馬并行,其中“镳”指馬嚼子(馬勒),即控制馬匹的器具。該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結伴而行或共同行動的場景。
    例句: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提到“時彥同遊者連鑣俱進”,描述衆人騎馬同遊。
    •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韋生與僧人“連鑣”而行,指兩人騎馬結伴。
  2. 接續、延續
    引申為事物或地位的連續傳承,多用于描述家族、官職等的延續。
    例句:

    • 北周庾信在碑文中用“公侯踵武,嶽牧連鑣”形容貴族與官員的代代相繼。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描寫:多用于古代詩文,增添畫面感或表達傳承關系。
  2. 曆史文獻:常見于碑文、傳記,記錄人物事迹或家族榮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例句背景,可參考《世說新語》《酉陽雜俎》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北京醫科大學殘片草靡鬯宣超負荷翠軿寸白蹈詠打拳杜鵬程凡物飛過海分委撫正概懷故行還檄後來之秀皇規黃閑昏晝兼合結彙解頤警吏警煉康韶口伐窾木款延勒帛略行兩截事曆底六耳不通謀論告緑雲衣馬不解鞍馬大頭漫爛馬人梅龍破空勤能奇談人海戰術肉絲入玄山岅善價聲威大震神林什伯思域肅步跳蹼托依土鼠隨金虎帷幔暐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