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聲哀號。《後漢書·鄧訓傳》:“戎俗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歌呼。至聞 訓 卒,莫不吼號。”
“吼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大聲哀號
指因悲痛、哀傷而發出的高聲哭喊。該用法源自《後漢書·鄧訓傳》的記載:“戎俗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歌呼。至聞訓卒,莫不吼號。”
高聲呼喊或喧嘩
現代擴展義中,可形容人們情緒激動時的洪亮喊聲(如歡呼、憤怒等)。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建議通過權威辭書或古籍進一步驗證具體用例。
吼號,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吼”和“號”。
“吼”字是一個多音字,既可以作動詞,也可作歎詞,意思為大聲喊叫、怒叫,表達憤怒、激動或歡呼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吼字的部首是口,它的筆畫數目是6。
來源:吼字的本義是指狗等動物發出的聲音,後來引申為人類發出的喊叫聲。
繁體:繁體字為嘷。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有時也将吼寫作“猴”,讀音相同。
“號”字作動詞時,意為哭喊、呼叫;作名詞時,意為标志、名稱。
拆分部首和筆畫:號字的部首是口,它的筆畫數目是5。
來源:古代官府為了标示地方,常常在地方設立标志,這些标志稱為“號”,後來引申為名稱。
繁體:繁體字為號。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将號寫作“夶”。
1. 他在大街上吼號,好像要把整個街區都吵醒。
2. 這座山的名稱是“泰山”,簡稱“泰”,别名“岱山”,號稱“五嶽之首”。
吼叫、吼聲、號叫、號子、號角
喊叫、呐喊、呼喊
安靜、寂靜、沉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