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霸國的意思、霸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霸國的解釋

(1).在諸侯國中處于盟主地位的國家。《管子·度地》:“故百家為裡,裡十為術,術十為州,州十為都,都十為霸國。不如霸國者,國也。” 尹知章 注:“不成於霸國者,諸侯之國也。”《史記·樂毅列傳》:“夫 齊 ,霸國之餘業,而最勝之遺事也。” 唐 戴叔倫 《京口懷古》詩:“三方歸 漢 鼎,一水限 吳州 。霸國今何在,清泉長自流。” 宋 陸遊 《驿舍見故屏風畫海棠有感》詩:“ 燕宮 最盛號花海,霸國雄豪有遺跡。”

(2).使國家強盛。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将軍纥幹弘神道碑》:“受書 黃石 ,意在王者之圖;揮劍白猿,心存霸國之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霸國”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諸侯盟主之國
    指在諸侯國中處于主導或盟主地位的國家,通常通過武力或政治手段控制其他諸侯國。這一含義源自《管子·度地》:“都十為霸國。不如霸國者,國也。”,強調其作為區域強權的屬性。例如春秋五霸時期的齊國、晉國等均屬此類。

  2. 使國家強盛
    作為動詞使用時,意為通過治理使國家強大。如北周庾信在碑文中提到“心存霸國之用”,即指通過策略實現國力的提升。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三、考古發現中的“霸國”

2007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發現了一個名為“霸”的諸侯國。此國未見于史料記載,考古學界根據銘文推測其為西周時期的小型諸侯國,具體疆域和政治地位尚不明确。需注意,此“霸國”為特定曆史實體,與前述作為概念的“霸國”不同。


四、總結

若需進一步了解考古發現細節,可參考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專題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霸國是一個有關國家的詞彙,它指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或帝國,以武力或政治手段統治其他較弱小的國家或地區。拆分部首是霸字的部首為阝,國字的部首為囗。霸字的筆畫總共有11畫,國字的筆畫總共有8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漢字中,霸字和國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霸字在古代的寫法是“覇”,國字在古代的寫法是“國”。這些寫法在繁體中仍然保留。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個國家因其強大的實力被視為霸國。 一些與霸國相關的組詞可以是霸權、霸道、霸氣等。 與霸國相似的近義詞有帝國、強權、超級大國等。 與霸國相反的反義詞有弱國、小國、無權國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