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改定的意思、改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改定的解釋

(1).修改訂正。《漢書·賈誼傳贊》:“及欲改定制度,以 漢 為土德,色上黃,數用五……其術固以疏矣。”《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他日,公又與 遂 書,多所點竄,如 遂 改定者。” 宋 蘇轍 《龍川别志》卷上:“詞既成, 謂 ( 丁謂 )猶嫌其不切,多所改定。” 明 楊慎 《升庵詩話·詩賦用字》:“詩文有作者未工,而後人改定者勝,如此類者多有之。”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四篇:“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見。”

(2).另行确定。 漢 揚雄 《劇秦美新》:“夫改定神祇,上儀也;欽修百祀,鹹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改定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語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對已有内容進行修改并最終确定。該詞由“改”(改變、修正)和“定”(确定、固定)兩個語素構成,強調在調整後形成最終結論或文本。其具體釋義與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對文稿、計劃、制度等原有内容進行修改、修訂,并最終敲定或頒布。強調修改後的結果具有正式效力或權威性。

例:《後漢書·應劭傳》載“撰具《律本章句》……奏之,朝廷改定施行”,此處指修訂法律條文後正式推行。

二、深層解析

  1. “改”的語義側重

    包含“修正錯誤”“調整不足”或“適應新情況”的意圖,如《論語·子罕》所言“過則勿憚改”。

  2. “定”的權威性

    體現修改後的内容具有終局性,如《漢語大詞典》釋例“改定章程”即指經修訂後确立的正式規章。

三、使用場景

  1. 文獻修訂

    用于古籍校勘或學術著作的修訂本,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對原書的“改定”體現考據成果。

  2. 政策法規

    政府“改定稅則”指調整并頒布新稅收政策,凸顯法律效力(參考《辭海》第7版)。

  3. 創作審定

    文人“改定詩稿”指反複修改後定稿,如杜甫《解悶》中“新詩改罷自長吟”的創作過程。

四、權威文獻佐證

五、典型例句

  1. 法律領域

    “唐太宗命房玄齡改定《貞觀律》,奠定唐代法制基礎。”(據《中國法制史》)

  2. 文學領域

    “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删五次,方改定《紅樓夢》。”(引自脂硯齋評本)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3. 王力.《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年校訂重排本.
  4.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辭海》(第7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9.

網絡擴展解釋

“改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修改訂正
    指對已有的文本、制度或内容進行修正和完善。例如: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提到“有不善者,應時改定”,強調及時修正文章中的不足。
  2. 另行确定
    表示在原有基礎上重新調整或确定新内容。如漢代揚雄《劇秦美新》中“改定神祇”即指重新制定祭祀禮儀。

二、古籍例證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現代延伸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及“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見”,表明該詞在學術研究中的延續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邦符長法塵鄙吃小竈吃着碟子看着碗臭豆腐愁魔道士鵝倒宅電話亭帝阍廢熄糞桶覆虧瓜螢規言矩步國仇瞽直厚答黃千葉華絲葛護聖瓜绛氛既成事實今代劇職空炮孔炤巋崎羚羊柳下淪漪賣珠懋成沒遮攔蠰谿南海神南榻年該月值評賞前徽虬曲勸賞少多升燎沈缗麝幐詩床說不到肅謝踏白桃花汛湉湉隗嚣宮穩疾圬镘仙蛻獻言下梢頭淅零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