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酒甕的意思、覆酒甕的詳細解釋
覆酒甕的解釋
極言著作無價值。《晉書·左思傳》:“﹝ 陸機 ﹞與弟 雲 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參見“ 覆醬瓿 ”。
詞語分解
- 覆的解釋 覆 ù 遮蓋,蒙:覆蓋。覆溺。覆蔽。覆被(遮蓋,喻恩蔭)。覆庇。 翻,傾倒,敗,滅:覆舟。颠覆。覆滅。覆轍(翻過車的道路,喻曾經失敗的做法)。覆沒(?)。覆水難收。覆巢無完卵(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
- 酒甕的解釋 亦作“ 酒罋 ”。盛酒的壇子。亦借指酒。《晉書·文苑傳·左思》:“﹝ 陸機 ﹞與弟 雲 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及 思 賦出, 機 絶歎伏,以為不能加也。”《漢書·
網絡擴展解釋
“覆酒甕”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fù jiǔ wèng,字面意思是“用來蓋酒甕的廢紙”,現多用來形容著作或文章毫無價值,甚至隻能作為廢紙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核心意義:指作品質量低劣、毫無用處,常帶有貶義。類似現代語境中“廢紙一張”的比喻。
- 同義詞:又稱“覆醬瓿”(醬瓿是裝醬的陶罐),兩者均出自典故,表達對作品的否定。
2.曆史出處
此成語源自《晉書·左思傳》的典故:
- 背景故事:西晉文學家左思創作《三都賦》時,陸機聽聞後寫信給弟弟陸雲,嘲諷道:“此間有伧父(粗鄙之人),欲作《三都賦》,待其寫成,隻能用來蓋酒甕!”(“當以覆酒甕耳”)。
- 後續發展:左思最終完成《三都賦》,卻因文采出衆引發“洛陽紙貴”,反諷了陸機的輕視。
3.字詞解析
- 覆:遮蓋、覆蓋。
- 酒甕:古代盛酒的陶器。
- 整體字面:用無用的紙張(如低劣的文章)蓋住酒甕,防止灰塵落入。
4.使用場景
- 文學批評:用于貶低他人作品,如清代乾隆評錢謙益詩作時曾用“真堪覆酒甕”。
- 自謙之辭:古人亦可能用此自謙,如“拙作恐覆醬瓿”。
5.文化關聯
- 相關典故:“洛陽紙貴”與“覆酒甕”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形容作品風靡,後者則強調無人問津。
- 延伸思考:該成語反映了古代對文學價值的評判标準,也暗含“以成敗論英雄”的意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或不同解讀,可參考《晉書》《初學集》等古籍或相關評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覆酒甕》的意思
《覆酒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酒甕已經倒覆,喻指事态已經不可挽回、已經無法彌補的程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覆酒甕》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的“酉”是部首,讀作“yǒu”,表示與酒有關的事物;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和繁體
《覆酒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在繁體字中,該成語為《覆酒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覆酒甕》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甕”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甕”,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他的繼承權被取消了,就像是酒已經倒覆在了甕裡,再也無法挽回。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甕中之鼈、倒黴、無可奈何。
近義詞:事已至此,無法挽回。
反義詞:扳回局面,扭轉乾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