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之若浼的意思、避之若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之若浼的解釋

《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 趙岐 注:“與鄉人立,見其冠不正,望望然,慙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後以“避之若浼”謂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夏衍 《感謝德萊塞》:“他一口拒絕,避之若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避之若浼”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對厭惡的人或事物極力躲避,生怕被沾染玷污,帶有強烈的排斥感。

二、詞源與出處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趙岐注解中提到,孟子因鄉人衣冠不整而主動遠離,擔心被其“污己”。

三、結構解析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品行不端者、不良風氣或厭惡之事的回避态度。例如:

五、近義與延伸
近義詞如“避之唯恐不及”“退避三舍”,均強調主動遠離的态度。需注意該成語含貶義,使用時多帶有批判或無奈情緒。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之若浼,這個詞意指着我們盡量避開某種情況或某個人,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困擾或麻煩。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詞語“避之若浼”包括了4個漢字,分别是“辶”、“丿”、“缶”和“水”。其中,“辶”是偏旁部首,表示與行走相關;“丿”是第4號筆畫,表示短小的撇捺的部首;“缶”是第121號筆畫,表示與水相關的部首;而“水”則是第85號筆畫。 來源和繁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述而篇》中的一句話:“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中的“為人謀而不忠乎”便是“避之若浼”的意思。在繁體字中,“避之若浼”不會有具體的拼音音标變化,隻是漢字形狀出現某些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詞語“避之若浼”寫作“避之若淚”。其中,“淚”字代表“浼”的含義,即水滴。 例句:例如,有人可能會說:“他的言行如此惡劣,我隻能避之若浼。”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與“避之若浼”相關的詞語有許多,其中一些包括“回避”、“躲避”等。近義詞可能包括“避”、“避讓”等。而與“避之若浼”相反的詞語則是“親近”、“接觸”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