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描摸 ”。亦作“ 描摹 ”。用圖畫或語言、文字等表現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情狀、特性等等。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猶之傳神,面目易描寫,容止氣象難描模。” 宋 周密 《杏花天·昭君》詞:“丹青自是難描摸,不是當時畫錯。”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二:“﹝ 王抃 ﹞晚作《籌邊樓傳奇》,一褒一貶,字挾風霜,于 維州 一案,描摹情狀,可泣鬼神。” 季新 《紅樓夢新夢》:“此書描摹 中國 之家庭,窮影盡相,足與二十四史方駕。” 何其芳 《老人》:“他正在用宏亮的語聲和手勢描摹着一匹馬。”
“描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發音:miáo mó
結構:由“描”(描寫)和“模”(模仿)組成,指通過文字、語言或圖畫等手段,對人物、事物形象或特性進行準确、細緻的表現。
核心含義:強調描寫與模仿的精準性,常用于形容文學、藝術創作中對細節的高度還原。
漢典等權威詞典指出,“描模”不僅限于文字,還可通過圖畫、語言表現事物特性。其難點在于捕捉内在神韻,而非僅表面模仿,如“丹青自是難描摸”(周密詞)。
若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或詳細釋義,可參考《吹劍錄外集》《香祖筆記》等古籍原文。
《描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根據實物或圖紙等準确地勾勒出形狀、構造等,以便參照或制作。
《描模》拆分為「扌」(手)和「皿」(碗),共計8畫。
《描模》的聲旁「描」由語詞素部首「扌」和形聲旁「苗」構成,表示手持植物。意思是用手勾勒形狀。義旁「模」本義為制作物品時所用的木料模型,引申為形狀、樣子的意思。綜合起來,表示用手勾勒出物體的形狀模樣。
《描模》的繁體字為「描模」。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描模」的形态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結構和含義與現代相似。
- 他準确地描模了一幅山水畫,赢得了藝術比賽的冠軍。
- 這個設計師善于描模各種建築的外形,為客戶提供了具體的展示效果。
- 模具:制作工業産品所使用的形狀标準。
- 模仿:學習、效仿他人的行為、作品或樣式。
- 描繪:用筆墨、文字等描寫事物的外象和内在特點。
- 模樣:指一個人的面貌和身材。
- 勾勒:用簡單明确的線條勾畫出物體的輪廓。
- 描摹:通過細緻入微的描繪來表現出事物的形态特征。
- 模糊:形狀不清晰、細節不明确。
- 武斷:主觀判斷,不基于準确的描述或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