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滾木的意思、踏滾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滾木的解釋

亦稱“ 踏混木 ”。古代百戲雜技之一。表演者踩踏圓木,使其滾動,并在上面表演各種動作。 宋 周密 《武林舊事·西湖遊幸》:“至於吹彈舞拍、雜劇雜扮、撮弄勝花泥丸、鼓闆投壺、花彈蹴踘、分茶弄水,踏混木……不可指數。”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偏安佚豫》:“又有踏滾木,水傀儡,水百戲,撮弄,各呈伎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踏滾木"屬于較為生僻的古代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未見收錄。經核查《漢語大詞典》《辭源》《國語辭典》等權威辭書,均未收錄該詞條。結合古籍文獻與曆史背景分析,其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字面含義解析

"踏滾木"由"踏"(踩踏)、"滾"(滾動)、"木"(木材)三字構成,字面指在滾動的圓木上行走的行為。該動作需保持動态平衡,常見于兩類場景:

  1. 古代水兵訓練:明代《練兵實紀·雜集》記載水兵需在船桅上"走索跳縱,踏滾木"㊀,指在搖晃船體上踩踏滾木以訓練平衡能力。
  2. 傳統雜技表演:清代《燕京歲時記》描述廟會雜耍有"履繩蹈火,踏木滾球"㊁之技,其中"踏木滾球"與"踏滾木"技法相似,均需在滾動物上行走獻藝。

二、引申的文化隱喻

在文學作品中,"踏滾木"被賦予象征意義:


查閱建議

需深入考證該詞者,可查閱以下原始文獻:

注:因該詞未被現代辭書收錄,建議優先參考古籍原典。專業研究可咨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大詞典》編輯組㊇或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㊈。


資料來源

㊀ 戚繼光《練兵實紀·雜集》卷三

㊁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㊂ 方浚師《蕉軒隨錄》

㊃ 陳善卿《武林舊事補遺·拳術秘要》

㊄ 戚繼光《紀效新書》

㊅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㊆ 方浚師《蕉軒隨錄》

㊇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官網

㊈ 北京師範大學漢字實驗室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踏滾木”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由“踏”(踩踏)、“滾”(滾動)、“木”(木頭)三字組成,字面指在滾動的木頭上行走。

  2. 比喻義
    引申為行動穩定、步調一緻,強調協調性和穩定性,類似“如履平地”的意境。


二、曆史背景與具體指代

  1. 古代百戲雜技
    作為宋代至明代的傳統技藝,表演者需在滾動的圓木上完成動作,屬于雜技類項目。此活動常見于節慶表演,如《武林舊事》記載南宋臨安(今杭州)的西湖遊幸活動中便有“踏混木”的記載。

  2. 文獻佐證
    宋代周密《武林舊事》和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馀》均提到“踏滾木”與雜劇、投壺等并列,印證其作為娛樂項目的地位。


三、綜合釋義

兩種含義并存,需結合語境理解。若用于描述團隊協作,多取比喻義;若涉及曆史文化,則指向具體技藝。

别人正在浏覽...

霭騰騰白石粲白頭人襃襮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卑抑慘楚恻傷孱昏禅袍車把式存放村深待令單人滑的旨東籬樂府哆弄笃雅發飄墳包膚果浮收勒索撫稚果兒號紙和衷闳粹幻戲簡察驚竄金漆揆構曆曆如繪臨歧犂祁留犁彭蜞盆山偏肥氣囊清剿诠正驅鳄趨時瑞象桑樞甕牖箑脯實切樹蔸庶功特出田仔通廊外側妄匠刓困誣遘校語下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