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滾木的意思、踏滾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滾木的解釋

亦稱“ 踏混木 ”。古代百戲雜技之一。表演者踩踏圓木,使其滾動,并在上面表演各種動作。 宋 周密 《武林舊事·西湖遊幸》:“至於吹彈舞拍、雜劇雜扮、撮弄勝花泥丸、鼓闆投壺、花彈蹴踘、分茶弄水,踏混木……不可指數。”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偏安佚豫》:“又有踏滾木,水傀儡,水百戲,撮弄,各呈伎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踏滾木”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由“踏”(踩踏)、“滾”(滾動)、“木”(木頭)三字組成,字面指在滾動的木頭上行走。

  2. 比喻義
    引申為行動穩定、步調一緻,強調協調性和穩定性,類似“如履平地”的意境。


二、曆史背景與具體指代

  1. 古代百戲雜技
    作為宋代至明代的傳統技藝,表演者需在滾動的圓木上完成動作,屬于雜技類項目。此活動常見于節慶表演,如《武林舊事》記載南宋臨安(今杭州)的西湖遊幸活動中便有“踏混木”的記載。

  2. 文獻佐證
    宋代周密《武林舊事》和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馀》均提到“踏滾木”與雜劇、投壺等并列,印證其作為娛樂項目的地位。


三、綜合釋義

兩種含義并存,需結合語境理解。若用于描述團隊協作,多取比喻義;若涉及曆史文化,則指向具體技藝。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踏滾木》的意思

《踏滾木》是一個成語,意指在困難、險阻的道路上堅定地前進。形容人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踏滾木》的拆分部首為足和木,其中足是邊字旁,木是左右結構。《踏滾木》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踏滾木》最早出現在《古文苑》中,該書為清代宜春州金溪縣的範景文所著,成書于清代道光年間。原文中的意思是踩着滾木前行。

繁體

《踏滾木》的繁體字為「踏滾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作《踏滾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在困境中踏滾木,最終戰勝了一切困難。

組詞

踏步、滾動、木闆等。

近義詞

頑強前進、毅然向前。

反義詞

畏難退縮、無所作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