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國家方始平定。《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廣彊庶孼,以鎮撫四海,用承衞天子也。” 漢 班固 《兩都賦序》:“大 漢 初定,日不暇給。”
(2).佛教謂入定之初。 唐 戴叔倫 《留宿羅源西峰寺示輝上人》詩:“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 唐 李中 《宿鐘山知覺院》詩:“磬罷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初定"是由"初"和"定"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解釋為動詞性短語,包含兩個核心語義:
一、基礎詞義解析 "初"指起始階段(《說文解字》釋為"始也"),"定"表示确定、确立(《爾雅》解作"止也")。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字面義為"初始确定",引申為事物在形成過程中達成的階段性共識。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學習詞典》标注其使用場景多涉及計劃、方案、制度等抽象事物的決策過程。
二、語義演變與應用
動詞用法:指初步确定但尚未最終确認的狀态。如《漢語大詞典》引宋代文獻"禮制初定"用例,強調制度草創階段的臨時性特征。現代常見于政策文件中的"方案初定""婚期初定"等表述,均包含後續可能調整的預設。
形容詞用法:作定語時表示基礎框架的建立。例如《現代漢語八百詞》分析的"初定版章程",特指經過初步論證但有待完善的基礎版本,常見于法律文書、學術論文等正式語境。
本詞條釋義綜合參考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相關研究成果,以及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的語用分析報告。
“初定”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國家初步平定
佛教入定初期
建議在解讀古籍或文學作品時,優先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如需擴展考證,可參考《史記》《兩都賦》及唐代禅詩等文獻。
霸衿半山徧愛鉢昙摩羅伽大寶不綱不餍詞乖存泊禫服丹節弟晜東觀之殃渡過忿兵輔弼俘邑規表郭秃寒瘠橫蒸虹梁堠火蛟涎嗟來錦裀稽山鬾實句身刻珉坑衡冷金牋連最柳黛留年樓窗懋典湎亂名臣墨慘衣目睛納監鳥巾七旦七老八倒青覽杞筍觩角生龍活虎生膩失聲十一而稅水筆屬續缌免誦詠徒候憲準嚣動笑啞啞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