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山的意思、半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山的解釋

[halfway up a hill] 山腰

而半山居(停着)霧若帶然。——清· 姚鼐《登泰山記》

詳細解釋

(1).山半腰。 北周 王褒 《始發宿亭》詩:“落星侵曉沒,殘月半山低。” 唐 李颀 《少室雪晴送王甯》詩:“隔城半山連青松,素色峨峨千萬重。”

(2). 王安石 在 鐘山 的故宅。 宋 陸遊 《入蜀記》卷二:“歸途過 半山 ,少留。 半山 者, 王文公 舊宅,所謂 報寧禪院 也。自城中上 鐘山 ,此為中途,故曰 半山 。”

(3). 王安石 的别號。 宋 楊萬裡 《讀詩》詩:“船中活計隻詩編,讀了 唐 詩讀 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 絶句當朝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半山”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1. 基本詞義
    “半山”原指山腰位置,即山體的一半高度處。例如清代姚鼐《登泰山記》中“半山居霧若帶然”,即描述山腰雲霧缭繞的景象。此用法常見于古文及現代文學描述。

  2. 曆史人物關聯

    •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隱居于鐘山(今南京紫金山),其故宅被稱為“半山”,後改建為“報甯禅院”。
    • 王安石亦以“半山”為號,後世常以此代稱他,如陸遊《入蜀記》提到“過半山,少留”,即指此處。
  3. 地理名稱特指
    杭州城北的“臯亭山”因南宋時期山腰建有一座娘娘廟,民間流傳“半山娘娘”傳說,故俗稱為半山。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現為杭州地名,屬曆史文化厚重的區域,擁有《臯亭山志》等多部山志記錄。

  4. 文學與生活場景引用
    該詞常被用于描繪自然或生活場景,如唐代李颀詩句“隔城半山連青松”,以及現代例句“雲霧山的半山腰有一村落”,均體現其空間意境的運用。

  5. 綜合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半山”既可指實際地理位置(如杭州半山區),也可用于命名建築、社區(如“半山國際街區”),兼具自然景觀與人文曆史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山(bàn shā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地勢高低不一的山地的一半位置。它可以被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卩”和“山”,其中“卩”是一個輔助部首,而“山”則表示山的意思。半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用法,它的繁體寫法是「半山」,和簡體寫法一緻。 古時候,半山的漢字寫法有些微妙的差别。有時候會加上撇,寫成「半」的上面還有一條橫線,表示山之上一半的位置,而這樣的寫法已經不再使用了。 以下是一些關于半山的例句: 1. 山的半山位置視野開闊,風景優美。 2. 這座城市建在半山坡上,給人一種與衆不同的感覺。 3. 我們約定在半山腳下見面。 半山的組詞包括半山腰、半山腳、半山村等等。近義詞可以是山腰、山坡,反義詞可以是山頂、山谷。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