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老八倒的意思、七老八倒的詳細解釋
七老八倒的解釋
形容年老體衰。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駝背曲時候,富的也死,貧的也死。”
詞語分解
- 七的解釋 七 ī 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八倒的解釋 佛教語。凡夫二乘對涅槃境界的八種偏執之見。或執常、樂、我、淨四倒,或執非常、非樂、非我、非淨四倒。 南朝 梁 蕭統 《東齋聽講》詩:“庶茲祛八倒,冀此遣六塵。” 唐 吉藏 《法華義疏》卷三:“二
網絡擴展解釋
“七老八倒”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形容人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狀态,多用于口語場景。其中“七老”指年邁體弱,“八倒”表示身體機能退化導緻行動困難。
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最早見于明代寓山居士《魚兒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駝背曲時候,富的也死,貧的也死。”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定語,多用于描述老年人,也可引申形容體弱多病者。
使用場景與延伸
- 形容自然衰老:如“村裡那位七老八倒的長者,仍堅持每天散步”;
- 比喻機能衰退:可描述事物衰敗,如“這台機器七老八倒,早該淘汰了”;
- 對比生死觀:原典故通過“七老八倒”狀态,引出貧富終将同歸死亡的哲理。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老态龍鐘、風燭殘年;
- 區别:“七老八倒”更側重行動能力喪失,而“老态龍鐘”側重外貌的老态。
注: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成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七老八倒》
《七老八倒》這個詞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來形容年紀大的人行動不便,身體不好,走路搖搖晃晃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七老八倒》的部首是"丿",五筆編碼是13041。
來源
《七老八倒》這個成語的出處并不清楚。但根據對古代文獻的研究,這個成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宋代南方民間。在古代,身體虛弱的老年人走路時容易搖搖晃晃,所以形成了這個成語。
繁體
《七老八倒》的繁體字為《七老八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所以沒有一個固定的古代寫法。
例句
他年紀大了,走起路來總是七老八倒的樣子。
組詞
七手八腳、七嘴八舌、七竅生煙
近義詞
七颠八倒、東倒西歪、踉踉跄跄
反義詞
步履輕盈、行動敏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