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歎詞。來,語助。《莊子·大宗師》:“嗟來 桑戶 乎!嗟來 桑戶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
(2).“嗟來之食”的略語。 漢 桓寬 《鹽鐵論·孝養》:“夫嗟來而招之,投而與之,乞者猶不取也。” 晉 陶潛 《有會而作》詩:“嗟來何足吝,徒沒空自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閨智·樂羊子妻》:“志士不飲 盜泉 ,廉士不食嗟來,況拾遺金乎!”參見“ 嗟來之食 ”。
“嗟來”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結合古籍文獻和語義演變綜合說明:
建議進一步查閱《禮記·檀弓下》原文或《漢語大詞典》,了解典故細節及曆代用法演變。
《嗟來》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唏噓歎息之意,用來形容悲傷、失落、惋惜等情緒。
《嗟來》的拆分部首是口,總共有13個筆畫。
《嗟來》源自于古籍《尚書大傳·周書·夏書·後幾》中的一句話:“天降喪曰嗟來,人之倫常。”後來逐漸演變形成一個詞語,用來表達悲歎之情。
《嗟來》的繁體字為「嗟來」。
在古代,嗟在金文中類似于「殳」,形狀呈現出兩個手臂的樣子,表示援引,而來表示來到。因此,「嗟來」的古漢字寫法為「殳來」。
1. 聽到這個消息,他不禁嗟來一聲,心情沉重。
2. 她回憶起往事,不由得嗟來歎息。
嗟來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一些詞組,如:嗟來之士、嗟來之音。
近義詞包括:唏噓、悲歎、歎息、失落。
反義詞包括:歡愉、慶賀、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