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ace;cheek]∶臉上被覆的皮膚
白淨臉皮
(2) [feeling]∶指情面
撕不破臉皮
(3) [sense of shame]∶指害羞的心理。容易害羞的叫臉皮薄,反之叫臉皮厚
(1).臉;面皮。《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登時急得他臉皮兒火熱,手尖兒冰涼,料想沒地縫兒可鑽。” 姚雪垠 《長夜》十五:“ 李水沫 所給 菊生 的印象是一個年歲很輕的,個子小小的,蒼白臉皮,像一個文弱書生。”
(2).指情面或害羞的心理。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臉皮之厚,世上無兩,尚足與之理論乎!” 曹禺 《日出》第二幕:“要不是為我們這幾個可憐的孩子,我肯這麼厚着臉皮拉着你,跑到這個地方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臉皮漢語 快速查詢。
“臉皮”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基本義項:臉上的皮膚
指人體面部的表層組織,常用來描述膚色或狀态。
例:白淨臉皮、黑黃臉皮()。
引申義:情面、面子
代指人際交往中的情分或尊嚴,強調維護或打破人際關系的界限。
例:“撕不破臉皮”();“他臉皮嫩,不敢争辯”()。
心理層面:羞恥感
形容人的羞恥心理強弱,分為“臉皮薄”(易害羞)和“臉皮厚”(不易害羞)。
例:“交情越深臉皮越厚”()、“好厚的臉皮!”()。
補充說明
文學作品中常通過“臉皮”刻畫人物性格,如《西遊記》描述妖怪“黃了臉皮”,《兒女英雄傳》用“臉皮火熱”表現窘迫感()。該詞在不同語境下可褒可貶,需結合具體用法判斷。
臉皮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尴尬、困難或尴尬情況時的表現。它指的是一個人在不知羞恥或不顧他人感受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鎮定自若的外表。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嘴臉。
臉皮這個詞的拆分是:“臉”和“皮”。
“臉”字的部首是“月”,有14個筆畫。
“皮”字的部首是“皮”,有5個筆畫。
“臉皮”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世說新語》一書中,被用于形容一個人做出讓人感到尴尬或尴尬的事情時,卻能毫不在乎的舉止。
在繁體字中,“臉皮”字的寫法為“臉皮”。
在古代漢字中,臉皮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臉”字的寫法為“臉”,“皮”字的寫法為“皮”。這與現代簡化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他真是有夠厚臉皮的,居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2. 盡管他已經尴尬了,但他還是維持着一副笑臉,僞裝得很好。
3. 面對老闆的批評,他依然一臉厚皮,好像不在乎任何人的意見。
組詞:失臉、臉紅、臉龐、臉譜
近義詞:厚臉皮、耐臉皮、不要臉
反義詞:害羞、羞怯、謙虛、虛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