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齊鳴的意思、金鼓齊鳴的詳細解釋
金鼓齊鳴的解釋
金鼓:指金钲和戰鼓。金钲戰鼓一齊響起。形容戰鬥氣氛緊張激烈。
詞語分解
- 金鼓的解釋 .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靈鼓、路鼓、鼖鼓、鼛鼓、晉鼓。金鼓用以節聲樂,和軍旅,正田役。見《周禮·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屬制樂器和鼓。《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三軍以利用也,金鼓
- 鳴的解釋 鳴 (鳴) í 鳥獸或昆蟲叫:鳴啭。鳴唱。鳴叫。鳴禽。鳥鳴。 發出聲音,使發出聲音:鳴響。鳴奏。孤掌難鳴。 聲明,發表意見、情感:鳴謝。鳴冤。百家争鳴。 聞名,著稱:“以文鳴江東”。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金鼓齊鳴
釋義
“金鼓齊鳴”指古代戰争中金屬樂器(如钲、铙)與戰鼓同時敲響,原用于指揮軍隊進退,後比喻聲勢浩大、場面激烈的氛圍。其中“金”指金屬打擊樂器(非黃金),常與“鼓”并用作軍事號令。《現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為:“金屬樂器和戰鼓一齊響起,形容聲勢浩大或戰鬥激烈。”
詳細解析
-
字義溯源
-
軍事應用
古代軍隊以“金鼓”協同控制陣型:
- 鼓進金止:擊鼓進軍,鳴金收兵(《荀子·議兵》)。
- 齊鳴場景:多用于兩軍對陣時震懾敵軍,或演練中模拟實戰。明代兵書《紀效新書》強調“金鼓之節”為練兵核心。
-
比喻引申
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多形容:
- 宏大場面:如慶典、競賽中多種聲響交織的熱烈場景。
- 激烈競争:如商戰、體育賽事中多方角逐的緊張态勢。
古籍例證
- 《呂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高誘注:“金,鐘也;鼓,鼙也。用以統一軍隊行動。”
- 《水浒傳》第七十七回:“見山頂上金鼓齊鳴,盧俊義大驚,知有伏兵。” 生動描寫戰場聲勢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年。
-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 《左傳譯注》
李夢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 《紀效新書》
戚繼光著,中華書局,2001年整理本。
- 《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史》
陳高華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華經典古籍庫或國學導航查閱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金鼓齊鳴”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īn gǔ qí míng,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指古代軍隊中的“金”(金屬樂器,如钲、铙)和“鼓”(戰鼓)同時敲響。
- 引申義:形容戰鬥氣氛緊張激烈,或軍威壯盛、聲勢浩大的場面。
出處與演變
- 最早文獻: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聲氣也。” 指通過金鼓之聲統一軍隊士氣。
- 其他引用:在《呂氏春秋·不二》《水浒傳》《三國演義》等文獻中均有使用,進一步強化其“戰鬥激烈”的語境。
詳細解析
-
“金”與“鼓”的作用
- 金(钲、铙):古代軍隊中用于發出撤退或停止進攻的信號。
- 鼓:用于指揮進攻或鼓舞士氣。
- 二者齊鳴:象征戰況激烈,進退交織,戰場局勢緊張。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既可形容士氣高昂(褒義),也可單純描述激烈戰鬥(中性)。
-
現代引申
- 有時也用于比喻熱鬧喧騰的場景(如慶典、競賽),但此用法較少見。
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主謂式,常作謂語、賓語。
- 例句:
- 《水浒傳》第六十回:“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震地。”
- 《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兩邊金鼓齊鳴,軍士列陣厮殺。”
近義詞與反義詞
“金鼓齊鳴”核心描繪古代戰場中金鼓交織的激烈場景,後擴展至形容聲勢浩大的活動。其權威出處為《左傳》,文學作品中亦常見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敖辟寶刀不老镖司務捕搦才望長鲸飲崇阜充羨觸類蹙蹙靡騁寸白耽愛淡蕩大猩猩東序西膠婦妖改朝換姓公差固陰皓首蒼顔和鵲合身澒澒鴻猷懽娛煎逼江驿幾禁驚矯涓縷儁捷客席溘至狂俠涼氛裂文螺殼錢冥雨磨坊暮鼓晨鐘内監破瓦頽垣潛玉碁錯起經潤文官桑田滄海掃描山溪拾括霜浄舒服碎浪推步網眼玩縮宛委溫韭銜圖曉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