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口的意思、尺口的详细解释
尺口的解释
指婴儿。《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追改 定 名为 布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定 为子求少府 李勖 女,不许。 定 挟忿譖 勖 於 晧 , 晧 尺口诛之,焚其尸。”《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 董卓 ﹞杀太傅 袁隗 、太僕 袁基 ,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餘人。” 胡三省 注:“尺口,谓婴儿也。”
词语分解
- 尺的解释 尺 ǐ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网络扩展解释
“尺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现综合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chǐ kǒu
注音:ㄔˇ ㄎㄡˇ
核心含义:指代婴儿,特指尚在襁褓中的幼童()。
二、古籍出处
- 《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记载董卓诛杀袁氏家族时,用「尺口」指代婴儿:
▸“杀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餘人”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明确解释:
▸“尺口,谓婴儿也”
三、语境用法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的灭族事件描写,强调连未成年的婴儿也不放过。如: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晧尺口诛之,焚其尸”
四、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已罕见使用,仅存于古籍研究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网络资料(如)将「尺口」误释为“控制言语”,此说缺乏文献依据,应为讹传。
提示: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资治通鉴》相关注释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尺口(chǐkǒu)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尺子的一端”。尺(chǐ)是一个指示长度的工具,口(kǒu)则表示物体的一端或入口。组合在一起,尺口表示尺子的其中一端。
尾巴分辨部首:尺由“尸”部和“寸”部组成,寸部是一个表示长度的部首。口是一个表示口器的部首。
笔画描写:尺口汉字一共有6个笔画。先写“尺”字的4个笔画,“丨”、“一”、“一”和“一”,然后再写“口”字的2个笔画,“丨”和“口”形状的横画。
来源:尺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是中国古代的字典。尺子作为测量长度的工具,在古代非常重要,因此形成了这个词语。
繁体字:尺口的繁体字为尺口。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尺口的古代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一些笔画形状略有差别。
例句:他用尺子的尺口测量了桌子的长度。
组词:尺口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尺口寸,尺口之见等。
近义词:尺口的近义词可以是尺子的一端、尺子的一头等。
反义词:尺口的反义词可以是尺子的另一端、尺子的另一头等。
希望这些简单的介绍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