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退狼狽的意思、進退狼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退狼狽的解釋

進退兩難;陷于困境。《三國志·蜀志·馬超傳》:“ 阜敍 起於 鹵城 , 超 出攻之不能下; 寬 衢 閉 冀城 門, 超 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 漢中 依 張魯 。”《晉書·呂光載記》:“ 晃 穆 未平, 康寧 復至,進退狼狽,勢必大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退狼狽”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處于進退兩難的困境,既無法前進又難以後退,處境窘迫而尴尬。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隗嚣傳》:“進退狼狽,乃奔西城。”其中“狼狽”原指兩種外形相似的動物,傳說狼前腿長、狽後腿長,需互相依附才能行動,後引申為因配合不當而陷入窘境的狀态。

從構詞角度看:

  1. 進退:本義指前進與後退的動作,引申為行為舉止或處事的抉擇。
  2. 狼狽:在古漢語中,“狼”與“狽”常被并提,如《酉陽雜俎》記載“狽無目,附狼而行”,後演變為形容人困頓失據的樣貌。

成語的現代用法多用于文學或政論語境,例如《三國志·諸葛亮傳》評諸葛亮北伐時“糧盡退軍,進退狼狽”,即強調客觀條件限制下的決策困境。在語法上可作謂語或定語,如“面對突發危機,他顯得進退狼狽”。

該成語的語義核心在于強調客觀環境與主觀能力的矛盾,與“騎虎難下”“進退維谷”等詞近義,但更突出因準備不足或外力壓迫導緻的被動局面。引用時可結合具體案例,如《資治通鑒》中唐肅宗平叛時“軍資未備,進退狼狽”,增強表述的曆史厚重感。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狼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ìn tuì láng bèi,其核心含義是形容處境困難、陷入兩難境地,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顯得窘迫不堪。

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在困境中無法順利行動,既不能前進也無法後退,常用來比喻策略失誤或形勢逼迫導緻的尴尬局面。

  2. 出處與用法
    源自《三國志·蜀志·馬超傳》,描述馬超攻打城池失敗後的窘境:“阜叙起于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後來《晉書·呂光載記》中也有類似用法:“晃穆未平,康甯複至,進退狼狽,勢必大危。”。

  3. 構成與象征

    • 進/退:象征行動的兩個方向;
    • 狼/狽:傳說中兩種相依的獸類(狽前腿短,需依附狼行動),引申為“困境”和“窘迫”的意象。
      成語通過動物特性強化了“受制于環境、無法自主”的處境。
  4. 示例場景
    例如:面對突發變故,若缺乏應對預案,可能導緻“進退狼狽”,既無法解決問題,又難以抽身而退。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策略性失誤或複雜局面下的被動狀态,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使用,如文學創作或曆史分析中。如需更多典故細節,可參考《三國志》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安車骨敗家精扳絙标式秕缪逼強避責台草麻叱馭挫辱大寒打來回丹木電離玎玲兜裹泛拂房地産業翻更房賃蜂迷蝶猜分工富強纖維關西呵筆閧端獲取谫然傑語爵袟開心見膽髡樹料球遴補名垂萬古木魚書彷摹品核牆鋪謙慎怯薛戎衛尚子山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拾翠人首路水國酸恨糖霜套印本恬酒晩熟無拘束烏塗五味俱全銜勒小諒協調屑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