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往昔的交情。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至于親鄰之道,夙契逾深,無改曩懷,增感彌篤。” 宋 蘇轼 《求婚啟》:“ 中郎 墳典之付,豈在他人; 太真 姑舅之婚,復見今日。仰緣夙契,祇聽俞音。” 明 高啟 《喜呂山人見過江館》詩:“非君憐夙契,誰肯過柴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玉磬山房文誤》:“ 恭城 與編修同官翰林,有夙契。”
(2).前世的因緣。 宋 羅烨 《醉翁談錄·紅绡密約張生負李氏娘》:“今夕相會,豈非夙契?願見去歲相約之媒。”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侍郎喜談因果,尤重師生之義,嘗以為文字淵源,三生夙契,雖父子不能相假雲。”
“夙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
往昔的交情
指過去建立的深厚友誼或合作關系,常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因長期交往而積累的情誼。例如:
前世的因緣
帶有宗教或宿命色彩,指前世注定的緣分。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夙契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夙字的拆分部首是夕和屍,總共有8個筆畫;契字的拆分部首是一和刀,總共有9個筆畫。
夙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尚書》中,其中有一篇名為《漢書太宰雲:"夙八葉"》的記錄,其中提到了夙契之說。夙契被解釋為登科及第的意思,表示一個人在青少年的時候就具備了才華或者優秀的潛質。
在繁體字中,夙契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關于夙字的古代寫法,例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夙字古字形為「大レノ」。契字的古代寫法則如《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形狀為「㐅 㐅」。
以下是夙契的一些例句:
1. 他從小就展現出了夙契的才華,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班的驕傲。
2. 這位科學家夙契非凡,年輕時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夙契的組詞可以有夙願、夙怨、夙夜、契約等。
夙契的近義詞包括夙賢、早秀等。反義詞則沒有一個明确的對應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