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吞克扣。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世間名士,但務寬仁。至於……狎侮賓客,侵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矣。”《明史·江淵傳》:“時 江 北洊饑, 淮安 糧運在塗者, 淵 悉追還備振,漕卒乘機侵耗。”《廿載繁華夢》第二二回:“幸是 周庸祐 不懂得礦務是怎麼樣的,虧去貲本,是自然沒話好説,其中侵耗,固所不免。”
“侵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qīn hào,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侵犯與消耗
“侵”指侵犯、侵入(如權益、利益),而“耗”表示消耗、損耗(如資源、財富)。合起來指通過侵犯行為導緻他人利益或公共資源的減少。
侵吞克扣
在具體語境中,常指利用職權或機會非法占有、克扣財物,如漕運官員私吞糧食、鄉紳剝削百姓等。
字義拆解
典型語境
多用于描述權力濫用、貪污腐敗等場景,例如:
“漕卒乘機侵耗”(《明史·江淵傳》)
“侵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顔氏家訓》)
盡管“侵耗”屬傳統成語,但其含義仍適用于現代社會中資源侵占、權力腐敗等現象,如企業挪用資金、官員克扣公共款項等。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顔氏家訓》《明史》等古籍。
侵耗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為“侵”和“耗”。
“侵”的部首為人,總筆畫數為8畫。它的簡體字是“侵”,繁體字是「侵」。古時的寫法是“㒪”,其中㒪的讀音和含義與“侵”相同。
“耗”的部首為而,總筆畫數為10畫。它的簡體字是“耗”,繁體字是「耗」。在古代,有時也使用“穫”作為“耗”的寫法,但讀音和含義相同。
“侵耗”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表示一種“侵占并消耗”的意思。在某種程度上,它表示一種資源或能量的損耗或流失,通常指的是不正當或不合理地占用他人的財物或能源而導緻其減少或枯竭。
一些繁體字中仍然使用「侵耗」這個詞,其讀音和意義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有一些不同的變體。例如,“侵”的繁體字寫作「侵」,而古代的寫法是“㒪”。同樣地,古代的寫法“穫”也代表着“耗”的意義。
以下是一些有關“侵耗”的例句:
1. 不要侵耗有限的資源,應該合理利用。
2. 經過長期的侵耗,該地區的水資源已經枯竭。
3. 非法采礦導緻了土地的侵耗和破壞。
在使用“侵耗”的時候,也可以結合其他詞語來形成組詞,比如“侵耗性”、“侵耗過度”等等。
與“侵耗”相關的近義詞包括“耗費”、“消耗”、“損耗”等,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都指代了資源或能量的減少。
相反地,反義詞可以包括“保護”、“節約”等,它們強調避免資源或能量的浪費和損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