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楼的意思、赤嵌楼的详细解释
赤嵌楼的解释
在台湾省台南市北部。创建于1650年。原为荷兰人侵台时筑的内城,名普罗文萨堡,又名红毛楼。高105米,周长141米。1862年被地震所毁,1879年重建。楼两层,雄伟壮丽。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后曾以此为承天府。1921年改为历史陈列馆。为台南市著名古迹。
词语分解
- 赤的解释 赤 ì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 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空无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裸露:赤脚(光脚)。 笔画数:; 部首:赤;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赤嵌楼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赤嵌楼”是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的一处重要历史建筑,具有多重历史和文化意义。以下从词义、历史沿革、建筑特点及文化象征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名称由来
“赤嵌”一词源于闽南语发音与地理特征的结合:
- “赤”:指建筑外墙使用的红色砖瓦,在阳光下呈现赤红色调。
- “嵌”(或“崁”):
- 闽南语中“勘”的讹传,意为水边高地;
- 另一种说法认为荷兰人筑城时称此地为“Saccam”(土著社名音译),后演变为“赤嵌”。
二、历史沿革
- 荷兰殖民时期(165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建造“普罗文萨堡”(Provintia),作为行政和商业中心,华人称其为“红毛楼”。
- 郑成功时期(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其作为“承天府”治所,象征收复主权。
- 清代重建:1862年毁于地震,1879年重建为中式楼阁,增设文昌阁、海神庙等建筑。
- 近现代:1921年改为历史陈列馆,现为台湾一级古迹和著名旅游景点。
三、建筑特点
- 原始结构:荷兰人建造时周长141米,高10.5米,以海外运来的红砖和糖水灰浆砌成。
- 现存样貌:两层中式楼阁,融合雕栏、飞檐等传统元素,中央为文昌阁,西南有海神庙。
- 附属文物:楼前有乾隆御制碑(赑屃驮碑)、荷兰时期砲座遗迹等。
四、文化象征
赤嵌楼见证了台湾从荷兰殖民、明郑治理到清代开发的历程,既是反抗外来侵略的象征(如郑成功故事),也是闽南文化与殖民建筑融合的典型代表。现为台南市地标,常作为台湾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赤嵌楼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拆分部首为赤(火)和嵌(山);它的笔画分别为7画、11画和14画。赤嵌楼这个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一首古代诗词中,具体来说是《木兰辞》中的一句:“赤嵌楼西戎马头鬣,车轮满地尘沙中。”该词形容了在楼前驻扎的西戎骑兵,以及车轮滚动所卷起的沙尘,表达了当时战争氛围的紧张和激烈。
在赤嵌楼这个词的繁体写法中,赤为「赤」,嵌为「嵌」,楼为「樓」。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赤的形状更加简化,类似于一个竖直的方框;嵌的形状也稍有差异,顶部的撇钩更为明显;楼的形状较为传统,而且更符合楼的实际构造。
以下是一个例句,展示了赤嵌楼这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赤嵌楼耸立在山岩之上,四周被森林所环绕,宛如一座隐匿在大自然中的宫殿。
根据赤嵌楼的意义,我们可以组成以下词语:赤红、嵌入、楼阁等。这些词语与赤嵌楼有着相关的概念或特征。
至于近义词,可以考虑“楼阁”、“建筑”等词语,它们都与赤嵌楼描述的建筑、构造有关。而反义词方面,我们可以选择没有建筑物或存在较大差异的词语,如“平地”、“草原”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尽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