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嵌楼的意思、赤嵌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嵌楼的解释

在台湾省台南市北部。创建于1650年。原为荷兰人侵台时筑的内城,名普罗文萨堡,又名红毛楼。高105米,周长141米。1862年被地震所毁,1879年重建。楼两层,雄伟壮丽。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后曾以此为承天府。1921年改为历史陈列馆。为台南市著名古迹。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赤嵌楼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赤嵌楼是中国台湾省台南市代表性历史建筑,名称源于闽南语对当地地形的描述。"赤"指代该区域早期由红砖砌筑的荷兰城堡及周边赤色土壤,"嵌"(kàn)为闽南语"险峻高地"之意,合称"赤崁"(后雅化为"赤嵌"),体现了地理特征与建筑特色的融合。

该建筑群始建于1624年荷兰殖民时期,初称"普罗民遮城",现存遗迹包含拱形门廊、瞭望台等欧式城堡结构。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其作为承天府治所,清康熙年间改建为中式阁楼,形成东西方建筑技艺的独特叠合样态。

赤嵌楼现存重要文物包含:

  1. 九座赑屃碑:承载清乾隆皇帝平定林爽文事件御碑
  2. 断足石马:荷兰时期雕刻遗存
  3. 文昌阁与海神庙:清代文人雅集场所
  4. 城垣遗址:保留原始糯米、糖浆、牡蛎壳灰浆砌筑工艺

作为台湾八景之一的"赤嵌夕照",该建筑群在1983年被列为一级古迹,现由台南市文化局管理,定期举办历史主题展览与学术研讨会,其建筑演变过程被收录于《台湾建筑史》教材,印证了台湾多元文化交融的时空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赤嵌楼”是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的一处重要历史建筑,具有多重历史和文化意义。以下从词义、历史沿革、建筑特点及文化象征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名称由来

“赤嵌”一词源于闽南语发音与地理特征的结合:

  1. “赤”:指建筑外墙使用的红色砖瓦,在阳光下呈现赤红色调。
  2. “嵌”(或“崁”):
    • 闽南语中“勘”的讹传,意为水边高地;
    • 另一种说法认为荷兰人筑城时称此地为“Saccam”(土著社名音译),后演变为“赤嵌”。

二、历史沿革

  1. 荷兰殖民时期(165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建造“普罗文萨堡”(Provintia),作为行政和商业中心,华人称其为“红毛楼”。
  2. 郑成功时期(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其作为“承天府”治所,象征收复主权。
  3. 清代重建:1862年毁于地震,1879年重建为中式楼阁,增设文昌阁、海神庙等建筑。
  4. 近现代:1921年改为历史陈列馆,现为台湾一级古迹和著名旅游景点。

三、建筑特点

四、文化象征

赤嵌楼见证了台湾从荷兰殖民、明郑治理到清代开发的历程,既是反抗外来侵略的象征(如郑成功故事),也是闽南文化与殖民建筑融合的典型代表。现为台南市地标,常作为台湾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

别人正在浏览...

半上落下并心避时藏头护尾赤穷饬审綢绵祠堂大逆无道等曹跌荡不羁厎豫段段发脱口齿沸鼎风俊感同身受钩考过晌孤质浩态鹤嘴锄户扃胡苑家监箭萌解释竞短争长警信科经刻剡乐情呒没民怨沸腾密陀僧木木男耕女织馁士啮铁平漫前亲晚后期限鹊鉴肉末煞场沙岗搧箱生尘深宫尸陁林适远肃戒通籍通灵草通顺蜿蝉温顾忤作相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