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重陽落帽的意思、重陽落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重陽落帽的解釋

《晉書·孟嘉傳》:“﹝ 孟嘉 ﹞後為征西 桓溫 參軍, 溫 甚重之。九月九日, 溫 燕 龍山 ,僚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覺。 溫 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 嘉 良久如廁, 溫 令取還之,命 孫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處。 嘉 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座嗟歎。”後以“重陽落帽”為重陽登高,飲酒著文,風流雅興之典。 唐 權德輿 《臘日龍沙會絕句》:“寧知臘日 龍沙 會,卻勝重陽落帽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重陽落帽"是一個源自中國曆史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處變不驚、氣度恢弘、風流倜傥。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典故來源: 這個成語典出《晉書·孟嘉傳》。東晉名士孟嘉,是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外祖父,曾任征西大将軍桓溫的參軍(幕僚)。某年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桓溫在龍山(今湖北江陵)設宴,與僚屬登高聚會。當時官員們都身着戎裝。突然一陣大風吹來,将孟嘉頭上所戴的官帽吹落在地,而孟嘉本人卻渾然不覺。桓溫見狀,示意左右不要提醒他,想看看他的反應。過了許久,孟嘉起身去如廁,桓溫才命人将帽子撿起放回他的座位上,并讓當時著名的文人孫盛寫了一篇嘲弄此事的文章放在他的座位旁。孟嘉回來後看到文章,立刻提筆作文應答。他文思敏捷,文辭優美,氣勢不凡,令在座衆人歎服。

  2. 字面意思:

    • 重陽: 指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登高、賞菊、佩茱萸的節日。
    • 落帽: 字面意思是帽子被風吹落。 合起來,“重陽落帽”字面指的就是在重陽節登高時帽子被風吹落這一具體事件。
  3. 引申義與比喻義: 這個典故的核心價值不在于帽子被吹落這件事本身,而在于孟嘉面對這一突發狀況(可能被視為失儀)時的從容淡定、處變不驚,以及後來在應對嘲弄時展現出的才思敏捷、文采風流、氣度不凡。因此,“重陽落帽”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

    • 形容人風度潇灑,氣宇軒昂,不拘小節。 即使遭遇尴尬或意外,也能泰然處之。
    • 比喻名士風流,才情橫溢,在困境或挑戰面前能從容應對,甚至展現出過人的才華。
    • 成為重陽節登高雅事的一個著名典故,常被文人墨客引用。
  4. 文學中的運用: 後世許多文人都在詩詞中引用“落帽”或“孟嘉帽”的典故,以表達對名士風流的向往或自況。例如:

    • 李白《九日龍山飲》:“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 辛棄疾《念奴嬌·重九席上》:“龍山何處?記當年高會,重陽佳節。誰與老兵共一矣?落帽參軍華發!”

“重陽落帽”不僅是一個描述重陽節登高時發生的小插曲的詞語,更是一個承載着豐富文化内涵的成語。它象征着一種在意外面前保持從容、在挑戰面前展現才華的名士風度與高雅氣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内在修養與外在風度的雙重追求。

參考來源:

  1. 《晉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六十八·孟嘉傳》 - 中華書局點校本(權威曆史文獻)
  2. 漢典 (zdic.net) - “重陽落帽”詞條釋義(線上權威漢語詞典)
  3. 中國典故大辭典 - 上海辭書出版社(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重陽落帽”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出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解釋

詳細内涵

  1. 典故背景:
    孟嘉在龍山宴會上因風吹落帽,旁人作文嘲笑,他即興回應,文采斐然,赢得贊歎。這一事件成為後世文人稱頌的典故,如唐代權德輿詩句“卻勝重陽落帽時”。

  2. 象征意義:

    • 灑脫風度:體現臨變不驚、豁達從容的态度。
    • 文人才情:暗指敏捷的才思與文學造詣,常用于贊譽詩文創作或雅集活動。
  3. 誤用辨析:
    部分解釋(如)提到“無故受冤屈”,可能與成語本義存在偏差。權威來源均以《晉書》典故為核心,未涉及“冤屈”之意,需注意區分。

使用場景

讀音與寫法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晉書》原文或相關詩詞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棒殺北上焙治變大雅飙塵偪勒鄙瑣參請操擅塵坌弛防饬怪唇紅齒白丁丁列列丁役帝坐斷脰決腹兒童文化宮鵝掌楸放棄佛草浮金宮娃挂秦金貴易交亨鱻鶴袖懷心荒怠輝焯虎頭公谏曹驕盈積滿金軀金棗拘迫曆辘令聞馬化滿嘴名貴迷攝木場内附噗簌簌潛鱗戢羽入勝散財山叫受聘四白遂即他們投鼠忌器王務未竟之志誣陷下颔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