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銅制的呈荷葉狀的燭台。 北周 庾信 《對燭賦》:“銅荷承淚蠟,鐵鋏染浮煙。”
(2).古代銅制的計時儀器上的荷葉狀容器。《宋史·律曆志十三》:“又為燭龍,承以銅荷,時正吐珠振荷,循環自運。”
“銅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銅制荷葉狀燭台
指古代用銅鑄造的、形似荷葉的燭台,用于承接蠟燭或油脂。例如北周詩人庾信在《對燭賦》中寫道:“銅荷承淚蠟,鐵鋏染浮煙”,形象描述了燭淚滴落在銅荷葉上的場景。
計時儀器組件
古代銅制計時器(如“銅漏”或“燭龍”)上的荷葉狀容器。據《宋史·律曆志》記載,計時裝置“燭龍”通過銅荷承接水流或機械部件,實現循環運轉。
部分資料(如)提到“銅荷”作為成語表示“品德高尚”,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銅荷》是一個成語,意為銅碗上開出的蓮花,比喻平庸無能的人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能獲得一定成就。
《銅荷》由兩部分組成,分别是“金”和“艸”。其中,“金”是金屬的意思,“艸”是草的意思。這兩個部首的總筆畫數是20畫。
《銅荷》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欲令天下之民皆得一朝為吳,不可得也。吳父莆,以銅自申,無慚污也。”後來逐漸演變成成語。
繁體字為「銅荷」。
《銅荷》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他雖然沒有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憑借自身的努力和天賦,成為了一名成功的企業家,真是個銅荷。
銅錢、銅牌、銅像
庸才、平庸之輩、庸庸碌碌
金蓮、金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