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敕躬的意思、敕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敕躬的解释

敕身。《汉书·孔光传》:“勤心虚己,延见羣臣,思求其故,然后敕躬自约,总正万事……诚为政之大本,应变之至务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敕躬是古汉语复合词,由“敕”与“躬”组合而成,核心含义为帝王或上位者告诫、整饬自身言行,体现自我约束与修身之意。以下从释义、典籍用例及权威来源展开分析:


一、字义溯源与词义解析

  1. 敕(chì)

    本义为“告诫、命令”,特指帝王诏令。《说文解字·攴部》:“敕,诫也。”引申为自上而下的训诫,后专指帝王诏书(如“敕命”)。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躬(gōng)

    指“自身、亲自”,《尔雅·释诂》:“躬,身也。”强调主体对自身的直接关联。

    来源: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敕躬

    二字合成后,字面意为“敕令自身”,即帝王以严肃态度规范自身行为,体现君主的自省与自律。其内涵包括:

    • 自我诫勉:以帝王之尊主动约束言行;
    • 修德表率:通过修身树立治国典范;
    • 天人感应:古人认为君主德行关乎天命,敕躬是顺应天道的实践。

二、经典文献用例与语境

  1. 汉代诏书中的政治自省

    《汉书·宣帝纪》载汉宣帝诏书:

    “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饬躬斋精,祈为百姓。”

    此处“饬躬”(同“敕躬”)指整肃身心、虔诚自省,以回应天降异象(地震),展现君主对灾异的敬畏与责任。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唐代史家的道德评判

    《旧唐书·宪宗纪》论赞:

    “宪宗嗣位之初,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敕躬励己,尊贤容谏。”

    此例强调唐宪宗以自我鞭策、勤勉修德的态度效法前代明君。

    来源: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儒家思想中的君主修养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释“修身”时指出:

    “人君当敕躬克己,以正朝廷百官之表。”

    将敕躬视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理念的帝王实践,是德治的根基。

    来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三、权威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明确定义:

敕躬:整饬己身。多指帝王责己修身。

用例引证:

《汉书·孔光传》:“勤心虚己,延见羣臣,思求其故,然后敕躬自约,总正万事。”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四、近义辨析


“敕躬”是古代帝王通过自我诫勉实现德行修养的政治实践,承载儒家德治理念,多见于诏书、史评等官方文献。其权威性源于经典史籍记载及历代辞书释义,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传统政治文化中“君德”与“治道”的内在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敕躬”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自我警饬
    根据《汉书·孔光传》的记载,“敕躬”意为“敕身”,即警饬己身、自我约束。例如:“勤心虚己……然后敕躬自约,总正万事”,强调修身自律,整顿事务,体现为政者的自我要求。

  2. 恭敬行礼(存争议)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敕躬”可指“向上级表示敬意或低头行礼”,认为“敕”指帝王命令,“躬”指躬身行礼。但这一解释未见于古籍直接用例,可能为引申义或现代解读。

二、词源解析

三、用法示例

在古籍中,“敕躬”多用于描述执政者的自我修正,如《汉书》中强调“敕躬自约”是治国之本。现代语境中,该词较少使用,若需引用建议结合古典文献的释义。

四、总结

核心含义:以《汉书》为依据,“敕躬”主要指自我警饬、修身自律,而非单纯的行礼动作。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汉书·孔光传》原文及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禅世雕龙朝容饬催穿角履串脸胡鹑火疵诋藂细钿窠帝功鞮屦帝义对客挥毫多样统一犯色飞砂扬砾冯骥才風騎辅助疗法馆置龟玉告朔饩羊含怀画集火印郊端精忠报国倔僵凉夜了局陵壤流荒逻逤槽毛呢闷沉沉莫知所谓幕位牛首阿旁贫空破奸发伏乾冈琼刃劝解全盛如黄桑沧沈璧身法衰服霜盖叔代私胎檀粉陶蒸挑刺髫髻頽伤讬宠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