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物變化的迹象、征兆。《素問·離合真邪論》:“故曰: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髮。不知機者,扣之不發。” 王冰 注:“機者,動之微,言貴知其微也。”
“機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事物變化的迹象或征兆,強調對細微變化的洞察。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源自《黃帝内經·素問·離合真邪論》,原文提到:“知機道者,不可挂以發”,意指通曉事物變化規律的人能把握最細微的迹象。王冰注解“機者,動之微”,進一步說明“機”指事物變化的初始征兆。
語境應用
多用于中醫或古代哲學領域,描述對自然規律、病理變化的敏銳觀察。例如,在醫學診斷中,通過“機道”判斷疾病發展趨向,需捕捉細微的生理或病理信號。
延伸理解
該詞體現了古人注重“見微知著”的思維模式,強調從微小變化預判整體趨勢,與現代“蝴蝶效應”的哲學觀有一定相似性。
該詞屬于特定語境下的術語,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籍研究與中醫理論分析。
《機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方法、手段、策略。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車”字旁,右邊是“巧”字旁。
根據《康熙字典》的拆分規則,我們可以将機道這個字拆分為:“車”(部首)+“巧”(部首)+“力”(左旁)+ “口”(右旁)+ “亅”(上橫)+ “一”(下橫)。根據筆畫統計,機道總共由10畫組成。
在繁體字中,“機道”被寫作“機道”。
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古代漢字的寫法通常更加簡化,機道在古代常被寫作“機道”,其中“車”字旁寫為“木”字旁,右邊的“巧”字旁寫為“首”字旁。
1.他用巧妙的機道解決了這個難題。
2.你需要學會靈活運用各種機道來應對不同的情況。
組詞:機智、機械、機敏
近義詞:方法、手段、策略
反義詞:直接、正常、簡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