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概的意思、素概的詳細解釋
素概的解釋
清白的節操。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臣初長血心,未啟素概。辭從意空,言隨事盡。”《南史·謝朏傳》:“ 明帝 詔加優禮,旌其素概,賜牀帳褥席,奉以卿祿。”
詞語分解
- 素的解釋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絲。 顔色單純,不豔麗:素淨。素淡。素妝。素雅。素描。 潔白的絹:尺素(用綢子寫的信)。 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素質。素養。素性。素友(真誠淳樸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 概的解釋 概 à 大略,總括:大概。概論。概述。概貌。梗概。概要。概算。概括。概念(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概率(概率論的基本概念。用來表示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稱為此事件的“概率”。亦稱“或然率”
網絡擴展解釋
“素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清白的節操,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形容人保持高尚、純潔的道德品質,不沾染污濁之氣,強調節操的清廉與正直。
- 詞性:名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表達。
字詞分解
- 素:
- 本義指未經染色的白色絲帛,引申為質樸、純潔、清白(如“素心”“素行”)。
- 概:
- 原指量谷物時刮平鬥斛的器具,後衍生為氣節、節操(如“概節”“概然”)。
文獻出處
- 南朝梁·江淹《蕭被侍中敦勸表》:“臣初長血心,未啟素概。”
意為:我(臣子)雖懷忠誠,卻尚未展現清白的節操。
- 《南史·謝朏傳》:“明帝诏加優禮,旌其素概。”
指皇帝嘉獎謝朏的清廉品格。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褒揚人物品行,尤其古代表彰忠臣、隱士的文獻中。
- 現代使用較少,屬于書面雅語,常見于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
“素概”一詞承載了中華文化對道德操守的推崇,通過分解字義與文獻例證,可更深入理解其“清白節操”的内涵。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朝文學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素概——一個多義詞的解析
素概是一個多義詞,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下面來逐一解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素概的拆分部首是⺇(丿字底部的一橫),總計五筆畫。
來源與曆史
素概最早出現在古代的詞典中,《說文解字》将其解釋為“光明、明白”的意思。後來隨着社會語言的發展,素概逐漸演化成了一個多義詞,具有不同的含義。
繁體字與古漢字寫法
在繁體字中,素概的寫法是「素概」,和簡體字無差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素概被寫為「⺇⺋」。
例句
1. 他的演講簡短明了,不做過多的修飾,故而給人一種素概的感覺。
2. 這位畫家的作品風格獨特,筆下的山水意境十分素概。
組詞
素馨、素雅、素心、概覽、概念、概括、概要等。
近義詞
簡潔、明了、清晰。
反義詞
複雜、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