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臣屬的意思、臣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臣屬的解釋

(1).猶臣下。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王》:“ 文王 率 殷 之叛國,以服事 殷 ,時尚臣屬,何緣便得列三王哉?”《後漢書·公孫述傳論》:“及其謝臣屬,審廢興之命,與夫泥首銜玉者異日談也。” 馮雪峰 《雪峰寓言·猩猩和野獸們》:“他是否還和他的王位一起,隻須看他的臣屬們的背向就得啦。”

(2).以臣自屬。謂自辟其官,自役其民。《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荊 惶恐,自繫獄。帝復加恩,不考極其事,下詔不得臣屬吏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臣屬(chén shǔ)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既指臣子的身份,也指附屬、從屬的關系。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臣子的身份與職責

    指古代官吏或百姓對君主的自稱,體現封建等級制度下的隸屬關系。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臣屬皆畏之”,強調臣子對君主的服從義務。

  2. 附屬或從屬的狀态

    引申為某一主體依附于另一更高權威或勢力。例如《三國志》中“孫權臣屬曹魏”,描述政權間的依附關系。


二、詞源與演變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臣屬于魯。”

    釋義:小國作為周公後裔封地,政治上依附魯國。

  2. 《資治通鑒·唐紀》:

    “回纥臣屬突厥,苦其暴斂。”

    釋義:回纥淪為突厥附屬,遭受剝削。


四、現代延伸用法

在曆史與國際關系語境中,“臣屬”可描述非主權實體(如藩屬國、殖民地)的政治地位。例如:“19世紀越南曾臣屬清朝”。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網絡擴展解釋

“臣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臣下
    指君主制國家中隸屬于統治者的官員或下屬群體,即處于臣服地位的人。例如《後漢書》中提到“謝臣屬”,即指官員辭去臣屬身份。漢應劭在《風俗通》中也用該詞描述周文王“臣屬”于殷商的曆史關系。

  2. 自辟官吏與自役其民
    指某些封建領主或勢力擁有自行任命官員、管轄民衆的權力。如《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記載,皇帝下诏禁止劉荊“臣屬吏人”,即剝奪其自主管理屬官和百姓的權限。

二、用法與例句

三、權威來源

定義綜合參考自《漢典》和《查字典》,例句引自《後漢書》《風俗通》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寶靥别眼采顧抄纂琛貝撐眉努眼侈志赤誅穿穴逾牆蠢蟲淬琢憚明丹心如故刁鬥旗杆帝鄉洞室多面手笵埴富豔供應過與駭歎汗牛充棟芔隕境地京雒塵警宵迥隔舊家究證玑璇捐除濫屍練祭爐瓶三事緑鬓紅顔蠻舶南北對話霹靂碪撲桃氣度不凡清怡曲意奉迎攘抑仍親軟着陸三餘上星期生腳踏生地石蒲屍圖飾裝庶慎搜疏塑建桃戈天地君親師遐甿謝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