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餘的意思、三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餘的解釋

(1).《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明帝 時大司農 弘農 、 董遇 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遇 言:‘﹝讀書﹞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 遇 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後以“三餘”泛指空閑時間。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餘嘗以三餘之日,講習之暇,讀其文。” 宋 蘇轼 《攜白酒鲈魚過詹使君》詩:“醉飽高眠真事業,此生有味在三餘。”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元白揣摩》:“男兒事業在三餘,學就須乘駟馬車。” 柳亞子 《書贈張鏡潭》詩:“最是 津南 人物美,三冬圖史伴三餘。”

(2).指 餘幹 、 餘姚 、 餘杭 三縣。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 漢 末童謡雲:‘天子當興東南三 餘 之間。’”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地理·三馀》:“ 餘幹 、 餘姚 、 餘杭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餘”是一個源自三國時期的典故,指代三種可用于學習的空閑時間,由東漢學者董遇提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董遇提出的“三餘”具體指:

  1. 冬者歲之餘:冬季農閑時節,是一年中的空餘時間。
  2. 夜者日之餘:夜晚是白天的剩餘時間。
  3. 陰雨者時之餘:陰雨天無法勞作,屬于日常的額外空閑。

二、典故出處

源自《三國志·魏志·董遇傳》注引魚豢《魏略》:

董遇教導學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苦于沒時間,董遇便建議利用“三餘”。原文記載:“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三、引申意義

後世将“三餘”泛指一切可被利用的碎片時間,強調勤奮治學的精神。如晉代陶淵明在《感士不遇賦》中以“三餘之日”代指學習時光。

四、現代應用

董遇的“三餘”理念被引申為高效利用時間的方法論,常用于教育領域,倡導利用零散時間積累知識。

附:地理含義(次要)

在特定語境中,“三餘”也指中國三個帶“餘”字的縣名:餘幹(江西)、餘姚(浙江)、餘杭(浙江),但此用法較少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餘》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三餘》是指某人的妻子與情人之外的第三位女性關系。這個詞通常用于貶義,用來指稱不道德的婚外情。它充滿了背叛和欺騙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餘》這個詞由部首“口”和“殳”組成,總共包含三個筆畫。

來源

《三餘》一詞源自中國古代小說《紅樓夢》,其中形容賈蓉與秦可卿的不正當關系。由于在小說中的諷刺和描寫的生動,這個詞彙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

《三餘》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三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的規範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三餘》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仍保持相似的意義和音譯。

例句

1. 他不顧家庭幸福,與鄰居的妻子發生了三餘關系。

2.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婚姻中都不能容忍有三餘的存在。

組詞

暫無相關組詞。

近義詞

婚外情、兩面派、綠帽子等。

反義詞

忠誠、專一、正妻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