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誅的意思、赤誅的詳細解釋
赤誅的解釋
誅殺。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 崔浩 、 範曄 赤誅, 魏收 夭絶。”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誅的解釋 誅 (誅) ū 把罪人殺死:害民者誅。誅滅。誅鋤。誅戮。伏誅。 責罰:誅意(不問罪行,隻根據其用心訛定罪狀)。口誅筆伐。 責求:誅求無已(一味索取,沒有止境)。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赤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誅殺,尤其指對罪人或敵人的嚴厲處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
基本解釋
“赤”本義為紅色,但在此詞中引申為徹底、不留餘地;“誅”即誅殺。組合後強調徹底消滅或嚴懲,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對罪人的處決。
-
典型用例
- 唐代韓愈《答劉秀才論史書》提到:“崔浩、範晔赤誅,魏收夭絶”,指史學家崔浩、範晔因罪被處死。
- 明代孔貞運在《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中記載袁可立平反冤案,使無辜者“免于赤誅”,體現該詞用于司法語境。
-
延伸内涵
- 部分來源(如)認為“赤”象征紅色暴力,但更權威的釋義未強調顔色,而是側重“徹底誅滅”的抽象含義。
- 古代語境中可能隱含官方權威的絕對裁決,常見于史書或碑銘記載。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記錄對重罪犯、政治敵人的處決。
- 文學創作:可形容對惡勢力的徹底鏟除,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注意事項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口語及書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曆史或古籍時參考。如需引用,建議優先依據權威典籍或注釋(如韓愈文集、漢典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誅是一個中文詞彙,其意思是“紅色的報複”或“血腥的複仇”。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赤(紅色)和許(罪行)。赤的筆畫數為四,許的筆畫數為十。赤誅源自于中國古代小說《水浒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武松為了報複殺害自己兄弟的兇手,采取了極其殘酷的手段。這段故事中充滿了血腥和暴力的場景,因此赤誅被用來形容極端的複仇行為。
在繁體字中,赤誅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赤誅的寫法有時會稍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其原本的意義和形象。
以下是一個用赤誅作為主題的例句:他為了赤誅,毅然決然地采取了最激烈的手段。
赤誅這個詞還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複合詞,例如赤誅恨(表示極度的仇恨)和赤誅心(意指懷有複仇的心思)。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報複、複仇等詞彙來替代赤誅,它們都表示對他人所受的傷害進行報複的行為。
反義詞方面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但可以使用和解、寬恕等詞語來表示與赤誅相對的态度,即選擇原諒和和解,而不是采取報複的行為。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