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爐瓶三事的意思、爐瓶三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爐瓶三事的解釋

焚香用具:一個香爐,一個香盒,一個小瓶。瓶中插香箸、香鏟。《紅樓夢》第五三回:“這裡 賈母 花廳上擺了十來席酒,每席傍邊設一幾,幾上設爐瓶三事,焚着禦賜百合宮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爐瓶三事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傳統器具組合稱謂,特指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用于焚香、陳設的一套完整器具,常見于明清時期文房清供或廳堂案頭。其核心構成與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爐瓶三事”指焚香活動中必備的三件器物:

  1. 香爐:焚香的主體容器,用于盛放香灰、插置線香或焚燒香餅/香丸。材質多為銅、瓷、玉,造型典雅。
  2. 香盒:貯存香粉或香餅的容器,常與香爐配套,蓋身嚴密以防香氣散逸。
  3. 香瓶(或稱“箸瓶”):插放香匙、香箸(香鏟、香夾)的器具,便于取香、理灰。

此三件器物需風格統一、材質協調,體現古代生活美學中對器物組合的考究(來源:《長物志》卷七“器具”)。


二、文化内涵與功能

  1. 禮儀與雅趣

    作為文人“四般閑事”(焚香、品茗、挂畫、插花)之首的必備工具,“爐瓶三事”不僅是實用器,更是身份與修養的象征。其陳設體現“器以載道”的哲學,常見于書齋、禅室(來源:《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

  2. 設計規範

    明代文震亨《長物志》強調三器需“制極精巧,式極高古”,尺寸比例須協調。例如香瓶高度應與香爐匹配,香盒直徑不宜超過爐身(來源:《長物志校注》)。

  3. 宗教與民俗應用

    在佛堂祭祀中,“爐瓶三事”演變為“五供”(香爐、燭台、花觚)的簡化形式,清代宮廷檔案中常見其作為禮佛标配的記錄(來源:《清宮内務府造辦處檔案》)。


三、文獻考據


四、現代诠釋

今日“爐瓶三事”已成為傳統香道文化的符號,代表古人追求“器用與心性合一”的生活藝術。博物館常以此類器物展現古代工藝與審美,如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銅胎畫琺琅爐瓶三事”(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藏品數據庫)。

結語

“爐瓶三事”不僅是功能器具的組合,更是中國香文化的精神載體,其形制規範與文化意涵,深刻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禮儀制度、工藝美學與哲學思想。

網絡擴展解釋

“爐瓶三事”是古代焚香時使用的一套香具組合,主要包含以下三件器物:

一、基本定義與組成

二、曆史背景與文化意義

三、文學記載與實例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提到賈府宴席“幾上設爐瓶三事,焚着禦賜百合宮香”,印證了其在貴族生活中的地位。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形制或不同朝代演變,可參考《玩古圖》等古畫中的描繪(來源、7)。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法射線柏谷百衣百隨滮灑馝馞嗶嘰布帆無恙不暨插犋賝賮淳言單獨等外點穢獨造否定之否定規律負柩公議雊鳴後開懷黃穢濁舊文機中軍令如山卡白曠别困亨昆嶽繿縷糧店列眉麗正門龍舌蘭鹿迒馬劍洋媒合眉須盟首狉狉皮脂栖禅切切節節七開八得喪冠三壺生描神魂蕩飏審慎行事勢頭肆義素書讨繹同鄉會橐泉相契鄉任項飾西窗翦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