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飾打扮。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一本作“ 飾糚 ”。 唐 裴铏 《傳奇·孫恪》:“女曰:‘某之丑拙,況不修容,郎君久盼簾帷,當盡所覩,豈敢更迴避耶?願郎君少佇内廳,當暫飾裝而出。’”
整頓嫁裝或行裝。飾,通“ 飭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昔 秦伯 嫁其女於 晉 公子,令 晉 為之飾裝,從衣文之媵七十人。” 唐 谷神子 《博異志·敬元穎》:“ 仲躬 曰:‘某以用錢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 元穎 曰:‘但請君子飾裝,一無憂也。’” 唐 鄭谷 《寄左省韋起居序》:“飾裝無雨備,著述減春眠。”
“飾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裝飾打扮
指通過服飾、妝容等方式修飾外表。例如《登徒子好色賦》中“體美容冶,不待飾裝”,以及唐代裴铏《傳奇·孫恪》中“當暫飾裝而出”,均強調自然美或刻意裝扮的行為。
整頓行裝或嫁妝
此義項中“飾”通“飭”(整頓),如《韓非子》記載秦伯嫁女時“令晉為之飾裝”,指整理隨行物品或嫁妝。
“飾裝”既可指外表的裝飾,也可引申為對物品的整理,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其曆史用例多見于古籍與詩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保留在文學或特定語境中。
飾裝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用于表示人們為了裝飾自己而采用的衣飾或裝飾物。飾裝可以突出個人的形象與個性,使人更加美麗或者引人注意。
飾裝的拆分部首是食,總筆畫數為14。
飾裝一詞來源于漢語詞彙,繁體寫作「飾裝」。
古時飾裝的漢字寫法為「飾裝」。在古代社會,人們更加重視裝飾品的使用,飾裝在古代社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她穿着花朵飾裝,顯得格外可愛。
2. 他選擇了一套精緻的飾裝,讓自己在晚會上成為焦點。
組詞:服飾、裝飾、裝束、打扮。
近義詞:打扮、裝飾、裝束、外觀。
反義詞:素裝、樸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