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把笏的意思、把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把笏的解釋

持笏。指做官。 金 元好問 《送王亞夫舉家歸許昌》詩:“前途兀兀黑於漆,昨日把笏今扶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把笏”是古代官員持笏行禮的特定動作,其核心釋義可分為四部分闡釋:

一、字義溯源 “笏”讀作hù,本指臣子朝見君主時所執的狹長闆狀禮器,材質以象牙、竹木為主。《禮記·玉藻》記載“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說明其最初功能為記事備忘。官員“把笏”即雙手握持笏闆豎直于胸前,屬于朝儀規範動作。

二、禮制功能 在唐代典章中,三品以上官員用象笏,五品以上用木笏,笏闆長度對應官階差異。宋代《政和五禮新儀》明确規定“百官把笏北向立”,此動作既是身份标識,也是奏對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禮尊而法備”的朝堂秩序。

三、文化象征 笏闆形制取“直方”之象,暗合儒家“直道事君”理念。明代《三才圖會》圖解笏闆形制時強調:“長二尺六寸,中約三寸,此象法天數也。”把笏動作被賦予“秉正持中”“以禮立朝”的政治倫理内涵。

四、曆史演變 隨着清朝廢除笏闆制度,該詞逐漸轉化為文學意象。清代趙翼《陔餘叢考》指出:“今戲場所演古劇,猶有把笏登場者”,說明其禮儀功能消亡後,仍作為傳統文化符號存在于戲曲等藝術形式中。

網絡擴展解釋

“把笏”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含義
    “把笏”指古代官員手持笏闆的行為,象征官職或權力。笏闆是官員在朝見或儀式中使用的狹長闆子,材質按品級分為玉、象牙或竹片,用于記事或彰顯身份。

  2. 詳細解釋

    • 笏的功能與象征
      笏闆不僅是記事工具,更是官員身份的标志。據《禮記》記載,不同材質的笏對應不同等級的官員,如玉笏為天子專用,象牙笏為諸侯,竹笏則用于士大夫。
    • “把笏”的引申義
      持笏的動作逐漸演變為“做官”的代稱。例如,金代詩人元好問在《送王亞夫舉家歸許昌》中寫道:“昨日把笏今扶犂”,以“把笏”與“扶犁”對比,表達從官場退隱農耕的轉變。
  3. 例句與用法

    • 文學作品中常以“把笏”暗指官員身份,如“前途兀兀黑於漆,昨日把笏今扶犂”。
    • 該詞也可用于描述官員行使職權的場景,例如“把笏言于卿士”,即手持笏闆向同僚陳述政見。
  4. 相關成語與延伸
    “把笏”與“袍笏登場”“拄笏看山”等成語相關,均借笏闆暗喻官場生涯或權力象征。

總結來看,“把笏”一詞融合了古代官制、禮儀文化及文學意象,生動體現了笏闆在傳統社會中的多重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笏的形制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權威典籍如《禮記·玉藻》等。

别人正在浏覽...

幫硬暴物碧矑比屬廛布長秀車服承露囊馳思遐想鸱張門戶痤瘕丹丘道價地球橢球賦詩鲠谔貫連海内無雙害羣漢史毫楮耗失賀年鹄色盡付東流驚弓金紫銀青救濟金慨憤楷正亮達兩勢下梁珠禮服聆取亂萌棉大夫名察男扮女裝平安無事鋪觀前緒耆壽泉台鰓孔散策篩子喂驢山戎删治深閉固拒生善受業輸財助邊舒凫夙興昧旦桃來李答亡破吳二娘下策熙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