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慨憤的意思、慨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慨憤的解釋

猶憤慨。《宋書·武帝紀上》:“公命世英縱,藏器待時,因心資敬,誓雪國恥,慨憤陵夷,誠發宵寐。”《北齊書·獨孤永業傳》:“初聞 晉州 敗,請出兵北讨,奏寝不報, 永業 慨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慨憤”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ǎi fèn,其核心含義指因不公或不義之事引發的強烈悲憤情緒。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析該詞:

一、基本含義

形容心情激憤且帶有慷慨悲壯的情感,常用于表達對不公平現象或國家恥辱的深切憤怒。例如面對社會不公或曆史屈辱時,情感上既有悲痛又有義憤填膺的複雜狀态。

二、詳細解釋

  1. 情感層次:包含“憤慨”與“悲壯”的雙重情感,既有對現實的不滿(憤),也有慷慨激昂的義氣(慨),如《宋書》中描述對國恥的“誓雪”之志。
  2. 行為表現:曆史上多用于描述忠臣義士因請求行動未果而激發的情緒,如《北齊書》記載獨孤永業因提議北伐被擱置而“慨憤”。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五、古籍例證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慨憤”融合了情感深度與行動指向,既是内心情感的宣洩,也隱含了對正義的追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宋書》《北齊書》等史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慨憤的意思

《慨憤》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意思是對社會不公、不平正義感觸及而産生的激憤和悲歎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慨憤》的拆分部首是「心」,表示與情感相關;「其」表示與音韻有關。它的筆畫數是13畫。

來源和演變

《慨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一句話:「夫學至于憤慨者,其為大亦已遠矣。」後來被漢代文學家揚雄引用并廣泛傳播。在古代,慨和憤都有類似憤怒、震怒的意思。它們合在一起形成的詞組《慨憤》,逐漸演變為形容對不公平和社會問題感到憤慨和悲歎的情緒。

繁體字

《慨憤》的繁體字為「慨憤」。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慨憤》的寫法為「嘅憤」。

例句

他對社會的不公平感到非常慨憤。

組詞

慨歎、慨歎不已、憤怒、憤懑、義憤、慨然等。

近義詞

義憤填膺、怒火中燒、悲憤欲絕、憤怒不已等。

反義詞

平靜、淡漠、冷靜、寬容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