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楮的意思、毫楮的詳細解釋
毫楮的解釋
指毛筆和紙。 宋 蘇轼 《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之二:“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 羅烨 《醉翁談錄·張氏夜奔呂星哥》:“敢以悃誠,寫於毫楮。”
詞語分解
- 毫的解釋 毫 á 細長而尖的毛:毫毛。毫發(?)。毫末(喻極微小的數量或部分)。絲毫。 指毛筆:揮毫。毫素。 中國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繩:頭毫。二毫。 中國市制計量單位,十毫等于一厘(長度、地積、重量單位);一百平
- 楮的解釋 楮 ǔ 落葉喬木,樹皮是制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 紙的代稱:楮币。楮錢(舊俗祭祀時焚燒)。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毫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毛筆和紙的合稱。
- 毫:本義為細毛,引申為毛筆(因毛筆多用動物細毛制成)。
- 楮:楮樹,其樹皮可造紙,故代指紙。
2.字源分解
- “毫”:原指動物細毛,後成為毛筆的代稱(如“揮毫潑墨”)。
- “楮”:因楮樹皮是古代造紙的重要原料,故以“楮”代紙(如“楮墨”指紙與墨)。
3.文獻例句
- 蘇轼《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意為:畫家天賦靈巧,将春色融入筆墨紙間。
- 宋代羅烨《醉翁談錄》:“敢以悃誠,寫於毫楮。”
表達以筆墨書寫真誠心意的用法。
4.現代使用
- 該詞屬古典書面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背景或造紙曆史,可參考漢典及蘇轼詩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毫楮
“毫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竹子的細節。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毛”(máo),表示毛發;第二個部首是“木”(mù),表示木材。
“毫楮”的拼音是 háo chǔ。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常用竹子制作各種工藝品和容器,而竹子的細節往往決定了制作品的質量和美觀度。因此,人們用“毫楮”來形容竹子的細膩和精巧。
在繁體字中,“毫楮”被寫作“毫櫨”。
古時候對于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毫楮”的古代寫法是“毛樗”。這種寫法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逐漸被統一為現代寫法,“毫楮”。
以下是一些關于“毫楮”的例句:
- 他的竹子工藝品做得非常精緻,其中的毫楮處理得十分周到。
- 這支書寫刷的毫楮非常柔軟,能夠輕松地書寫細節。
- 這位藝人運用毫楮的技巧制作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竹子畫。
以下是一些與“毫楮”相關的詞語:
- 組詞:細節、工藝品、竹子
- 近義詞:竹細節、竹子的細膩之處
- 反義詞:粗糙、簡陋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于“毫楮”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