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星瓢蟲。成蟲體呈卵圓形,背面半球形拱起。頭部黑色。足黑色,密生細毛。鞘翅紅色或橙黃色,上有七個黑點,故名。捕食棉蚜、豆蚜、槐蚜、桃蚜等,為著名的農業益蟲。《光明日報》1978.1.16:“在黃橙橙的油菜花盛開的季節,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種色彩豔麗的小甲蟲……這種小昆蟲叫‘七星瓢蟲’,孩子們又叫它‘花大姐’。因為它具有捕食棉蚜的特殊本領,一天能吃上百隻棉蚜,使棉田常常‘死而複生’,因此農民又叫它為‘棉大夫’。”
“棉大夫”是七星瓢蟲的别稱,因其對農業害蟲的捕食作用而得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棉大夫(拼音:mián dà fū)指七星瓢蟲,屬于農業益蟲。該名稱源于其捕食棉蚜的特殊能力,幫助棉田恢複生機,因此被農民形象地稱為“棉大夫”。
七星瓢蟲以棉蚜、豆蚜、槐蚜等害蟲為食,一隻成蟲一天可捕食上百隻棉蚜,有效控制害蟲數量,保護農作物生長。這一特性使其成為重要的生物防治工具,尤其在棉田中能顯著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棉大夫”這一稱呼體現了農民對其功能的拟人化贊譽。據《光明日報》1978年的報道,因七星瓢蟲能使受害棉田“死而複生”,民間也俗稱其為“花大姐”。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個來源的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相關農業或昆蟲學資料。
《棉大夫》是一個中國俚語,指的是醫生的意思。這個詞常用于民間口語中,形象地将醫生比喻為“棉大夫”,強調他們的醫術和醫德。
《棉大夫》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大,其中木是第83個部首,表示與木材有關的意義;大則表示事物的大小。這個詞總共有11個筆畫。
《棉大夫》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由于醫生的職業特點而得來。醫生幫助治療病人時會用到棉花,并且醫生的工作需要缜密、細緻,像是在給病人細針縫紮一般,所以民間以“棉大夫”來形容醫生。
《棉大夫》的繁體寫法為「棉大夫」,與簡體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棉大夫」這個詞的寫法與現在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1. 這個醫生是一位值得信賴的棉大夫。
2. 他的醫術高明,被人們稱為當地的棉大夫。
棉襖、大夫院、醫學
醫師、醫生、醫人
患者、病人、傷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