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楷正的意思、楷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楷正的解釋

端正,工整。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雜藝》:“ 晉 宋 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北齊書·趙彥深傳》:“﹝ 趙仲将 ﹞學涉羣書,善草隸。雖與弟書,書字楷正,雲草不可不解,若施之於人,即似相輕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楷正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端正工整、合乎法度,多用于形容書法、品行或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獻用例角度分層解析: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說文解字》釋為“木也,孔子冢蓋樹之者”,本指黃連木(楷樹),因其枝幹端直,引申為法式、典範(如“楷模”)。《廣雅·釋诂》載:“楷,法也。”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清刻本卷六);《廣雅疏證》王念孫(中華書局1983年版)

  2. 《說文》曰:“正,是也。從止,一以止。”本義為端正、不偏斜,引申為規範、糾正(如“正楷”)。

    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


二、複合詞“楷正”的釋義

  1. 書法術語

    指書寫工整有法度,符合楷書規範。

    • 《晉書·衛恒傳》贊書法:“楷正規矩,譬猶鐘镛。”
    • 唐代張懷瓘《書斷》評歐陽詢:“筆力險勁,為一時楷正。”

      來源:《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曆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版)

  2. 品行與儀态

    形容人端方不苟,行為合乎禮法。

    • 《宋書·謝弘微傳》:“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時人謂其楷正。”

      來源:《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權威詞典定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楷正:端正;工整。多指書法或品行。

    例證引《魏書·崔浩傳》:“浩書體勢楷正,為世所重。”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第5冊第1023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楷正:〈書〉形 端正工整。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734頁


四、詞義演變與語境應用


五、學術參考延伸

書法理論家啟功指出:“‘楷正’非僅指字形,更含筆法精嚴、氣韻端雅之意。”(《論書絕句》)

來源:啟功《論書絕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楷正”融合了形體的工整性(楷)與規範的正當性(正),既是藝術評價标準,亦是儒家倫理的具象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楷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楷正(拼音:kǎi zhèng)指端正、工整,常用于形容文字書寫或行為規範。例如書法中字迹的規整,或文本校對時的糾錯。

二、曆史用例

  1. 文獻記載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雜藝》提到:“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所有部帙,楷正可觀。”說明“楷正”在南北朝時期已用于評價書籍抄寫的工整性。
    《北齊書·趙彥深傳》中記載趙仲将“書字楷正”,強調其書寫規範嚴謹。

  2. 應用領域

    • 書法:指字體符合規範,如楷書的工整形态。
    • 文字校對:糾正文本錯誤,使其準确無誤。
    • 道德行為:引申為思想或行為的修正,使之合乎規範。

三、其他關聯含義

作為名字時,“楷”象征榜樣(如楷模),“正”指正直、合乎法度,組合後寓意品德端正、行為規範。


“楷正”核心含義是端正工整,既可用于具體事物(如文字、書法),也可抽象指行為或思想的規範。需注意,不同語境中側重點可能略有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班次半點版蓋扳援悖嫚不分皂白布匹骖駒側首超前黛面踧迫獨孤部房族反響奉祭附學綱網官綱畫皷荒弊桓文活套頭假求井中求火捐殘去殺快人快性狂癖禮賞樓敵名方墓園難上難,難上加難奴書葩瑵陪扈篇簡樸遠破瑟千步廊強自取折遣紀前溪舞慶喜睒睗捎搭沙潬石舫時難書闆稅賦棠梨館逃號條脩葉貫投殛完人箱錢顯懿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