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稱物平施的意思、稱物平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稱物平施的解釋

根據物品的多少,做到施與均衡。《易·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孔穎達 疏:“稱物平施者,稱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漢書·律曆志上》:“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補兵足食事宜》:“糴之貴賤因地腴瘠,假如腹裡糴價五錢六錢,則窮邊斷是八錢九錢,奈何使苦寒與逸肥一樣同折,非稱物平施之義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稱物平施”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稱物平施(讀音:chēng wù píng shī)指根據物品的多寡或輕重,公平、均衡地進行分配或施與。其中:

二、出處與背景

  1. 最早記載:出自《周易·謙卦》,原文為“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意為君子應削減多餘、補益不足,衡量事物後公平分配。
  2. 曆史擴展:《漢書·律曆志》提到“權者,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将這一概念引申為權衡事物的标準。

三、用法與示例

四、深層内涵

該成語體現了古代對公平和平衡的追求,既可用于物質分配(如糧食、賦稅),也可引申到抽象領域(如權力、責任)的合理權衡。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周易》原典或《漢書·律曆志》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稱物平施》是一個用于描述平等待遇和公正對待的成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禾”和“言”,部首分别為“⺾”和“言”,它們的筆畫數分别為5和7。《稱物平施》這個成語主要源于《詩經·秦風·蒹葭》中的一句:“天之生我,尥(缺)(熏)谛(其);昔者先公以至于斯,世載勉化,乃行有司。”古代繁體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基本的意思和用法并未改變。 例句: 1. 在我們的社會中,我們應該對待每個人都應該采取《稱物平施》的态度。 2. 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始終堅持《稱物平施》,不偏袒任何人。 《稱物平施》可以與一些相關詞組搭配使用,例如:“公平待遇”、“一視同仁”、“平權保障”等。在表達相反的意思時,可以使用“不公正對待”、“偏袒”、“歧視”等詞語。 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和給予他們公正對待是建立一個和諧社會的關鍵。我們應該始終牢記《稱物平施》的意義,并在生活中貫徹這一精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