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淺行薄的意思、德淺行薄的詳細解釋
德淺行薄的解釋
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淺薄。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行薄的解釋 品行卑鄙。 北周 庾信 《拟詠懷》詩之十九:“ 張儀 稱行薄, 管仲 稱器小。”《北史·薛端傳》:“自居選曹,先盡賢能,雖貴遊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嘗升擢之。”
專業解析
德淺行薄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品德修養淺薄,行為舉止輕浮,缺乏德行與操守。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與用法:
一、釋義
德淺行薄(dé qiǎn xíng bó)
指個人品德不高尚,行為不端正,常用來批評一個人道德修養不足、言行缺乏約束。
近義詞:德薄能鮮、品行不端
反義詞:德高望重、品行端方
二、字義分解
- 德:指道德、品行。《說文解字》釋為“升也”,引申為人的内在修養與操守。
- 淺:本義為水不深,此處指修養、學識的浮淺不足。
- 行:指行為、作為。《廣雅》釋為“迹也”,即外在表現。
- 薄:意為輕浮、不厚重,形容行為缺乏莊重與深度。
三、出處與典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白話小說,如《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似你德淺行薄,何足挂齒!”
明清文獻中多用于批判缺乏德行之輩,體現傳統社會對道德修為的重視。
四、權威引用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收錄“德淺行薄”,釋義為“德行淺薄,行為不檢”,歸類于品德批評類成語。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2版)
- 《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
強調其結構為并列式,常用于貶義語境,如:“此人德淺行薄,不堪重任。”
來源:中華書局《中華成語大辭典》
五、例句
- 古典用例:
“德淺行薄之輩,安能擔此大任?”(《警世通言》)
- 現代用例:
若為官者德淺行薄,必将失信于民。
六、文化内涵
成語承載儒家“修身立德”思想,如《論語·裡仁》雲“德不孤,必有鄰”,反襯“德淺行薄”者違背傳統倫理準則,凸顯道德修為在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成語“德淺行薄”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釋義
- 拼音:dé qiǎn xíng bó(注:部分來源标注“xíng báo”,但根據漢典等權威資料,更推薦“xíng bó”讀音)。
- 含義:形容品德淺薄、行為粗鄙,多用于批評他人或自謙。核心含義是“德行與操行均不足”。
二、出處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明代朱權的雜劇《沖漠子》第二折:“道窈然難言哉!恐子德淺行薄,何以克當?”。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常用于評價他人或自省(如“我德淺行薄,難當此任”)。
三、注意事項
- 多音字辨析:
- “行”讀作“xíng”,指行為;避免誤讀為“háng”。
- “薄”此處取“bó”音,表“不足”義,與“厚”相對。
- 感情色彩:含貶義或自謙,需根據語境謹慎使用。
四、近義與擴展
- 近義詞:德薄能鮮、才疏德薄。
- 反義詞:德高望重、厚德載物。
可通過漢典()或滬江詞典()進一步查閱例句及用法延伸。
别人正在浏覽...
愛寶安邦白特闆蕩鞴炭比肩人采定唱诨超出遲次赤露吃沒丹翹電頃調虎離山刁羊東陽杜門絕客泛音昲悅奮身佛耳草感恩節狗種呵呵荒銀簡絲數米兼疑瘠憊疾徑急流勇退井底鼃穽陷進傩禁重金姿矩彟涼簟靈章胪人免減糜草命術俳諧體匹制普測遣返三槐九棘散衍色授上材山止川行史策雙玉私詞松子炭薪險棘下屋熙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