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處的意思、安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處的解釋

(1).安定閑適地生活。《詩·小雅·小明》:“嗟爾君子,無恒安處。” 漢 班固 《西都賦》:“後宮則有掖庭椒房,後妃之室, 合歡 增城 ,安處常寧。” 晉 陸機 《拟行行重行行》詩:“去去遺情累,安處撫清琴。”

(2).安妥,妥貼。《漢書·藝文志》:“《孝經》者…… 漢 興, 長孫氏 、博士 江翁 、少府 後蒼 、諫大夫 翼奉 、 安昌侯 張禹 傳之,各自名家。經文皆同,唯 孔子 壁中古文為異。‘父母生之,續莫大焉’,‘故親生之膝下’,諸家説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 顔師古 注引 臣瓒 曰:“《孝經》雲:‘續莫大焉’,而諸家之説各不安處之也。”

(3).安置;安排。《太平廣記》卷三八三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曲阿人》:“吾比欲安處汝,職局無缺者,唯有雷公缺,當啟以補其職。”《北齊書·薛修義傳》:“﹝ 薛修義 ﹞招降胡酋 胡垂黎 等部落數千口,表置 五城郡 以安處之。”

(4).謂停息。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二:“日月不安處,人誰獲常寧。”

(5).安然接受。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非國語>書》:“每為一書,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固又非僕之所安處也。”

安定舒適的居處。《管子·心術下》:“豈無安處哉?我無安心。”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詩:“老來尤委命,安處即為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安處"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在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

一、指代安甯的居所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安定舒適的居處",強調物理空間的安穩屬性。該釋義可追溯至宋代蘇轼《和陶飲酒》詩句"心安處,便是吾鄉",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居安"與"心甯"的辯證關系。明代《增修禮部韻略》補充"安處謂居室之安",着重建築空間的安全屬性。

二、表達處世态度 《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引申義"安然自處的立身之道",此釋義源自《論語·裡仁》"仁者安仁"的哲學思想。晉代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的表述,生動诠釋了這種不慕榮利的處世境界。清代《骈字類編》特别指出該詞包含"知足守分"的道德内涵。

注:引文來源為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線上版、中國知網《漢語大詞典》數據庫等權威學術平台,因格式限制未展示具體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安處”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安定閑適地生活
    指心境或生活狀态的安甯舒適。如《詩經·小雅·小明》中“嗟爾君子,無恒安處”,漢代班固《西都賦》中“安處常寧”,均強調安定生活的狀态。

  2. 安妥、妥帖
    表示事物安排得當,符合規範。例如《漢書·藝文志》提到《孝經》的傳注問題時,用“諸家説不安處”說明内容不夠妥帖。

  3. 安置、安排
    用于具體的人或事物,如《北齊書·薛修義傳》中“安處之”指安置投降的部落。

  4. 停息
    如漢王粲《從軍詩》中“日月不安處”,描述動态的停駐。


二、特殊語境中的延伸

  1. 内煉修行的環境要求
    道教文獻《天隱子·安處》提出,“安處”并非指奢華居所,而是能靜心端坐的場所,強調方位、光線等條件適宜。

  2. 心理層面的安甯
    唐代白居易《四十五》詩“安處即為鄉”,體現将内心安定視為歸宿的哲學觀。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安處”既可指物理空間的安置(如居住環境),也可指精神狀态的安甯,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用法(如宗教、文學),可參考相關古籍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炳炳烺烺伯迹博浪鼓缽咤步子誠壹陳垣觸物傷情蹴工麤衣淡飯鬥拔諷興缟衣白冠歸化歸養鶴顧核正弘贍魂構将相之器踐約艱迍季絹精刮鏡渌盡頭俊語磕瓜克緊榼藤郎庑林于鸬鷀咳馬郞卯榫馬牌腦橋釀罋昵稱逆毆評詙平居錢痨乾劉秦璧秦封輕驟啓手啓足辱模弱約鼪鼯時習收得水镖説不清酸薄套包田方通光殿銷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