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交址的意思、交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交址的解釋

見“ 交趾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交址”是中國古代對越南北部地區的稱謂,亦寫作“交趾”,其詞源可追溯至《禮記·王制》中“南方曰蠻,雕題交趾”的記載。據《漢語大詞典》解釋,“交趾”原指古人席地而坐時雙足相交的姿勢,後引申為南方部族的代稱,并逐漸演化為地理名稱,涵蓋今紅河流域及廣西部分區域。

漢代在此設置“交趾郡”,成為中原政權管轄嶺南的重要行政單位,《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當地“土地平敞,有鹽田之饒”。唐代改稱“安南都護府”,但文人仍沿用“交趾”指代該區域,如王勃《滕王閣序》中“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即暗含此地域概念。該詞在明清文獻中逐漸被“越南”替代,但作為曆史地理術語仍保留于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交址”是“交趾”的異寫形式,指中國古代對越南北部地區的稱呼,具有曆史、地理和文化層面的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曆史背景

  1. 地理範圍
    交址(交趾)泛指五嶺以南地區,核心區域位于今越南北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11年)在此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管轄,後成為交州的一部分。

  2. 名稱起源
    名稱“交趾”在南越國時期已存在,可能與當地民俗“足部相交而坐”有關,後演變為行政區劃名稱。

二、曆史沿革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提到“交址”作為成語表示“互相指責”(如、3),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曆史文獻)均以地理概念為主流釋義,成語解釋可能存在混淆或誤用。

四、現代對應

今屬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仍保留“交趾”相關文化遺存。

别人正在浏覽...

霸政辨眼部彙不可勝記丞參稱慕慈雌稻米打撒手兒打閃打退堂鼓得實滴溜兒峒室堆金疊玉返道跟前人刮刬扢扠故公鲑泡歸嬉機權舊編寄音堪火輪桷論坐螺絲刀緑螘麥芽糖貌肖面引廷争密谛名公钜卿螟立民殷財阜盤載遷厝翹思汽舟熱和三敗之辱灑籤山椒省家盛舉神座釋言鎖鳳囚鸾騰言天陰提制團蕉脫若徒坐現代漢語詞典最新闆銜石纖婉骁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