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校書的意思、校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校書的解釋

1.校勘書籍。《後漢書·文苑傳上·傅毅》:“ 建初 中, 肅宗 博召文學之士,以 毅 為蘭臺令史,拜郎中,與 班固 、 賈逵 共典校書。”《三國志·蜀志·向朗傳》:“年踰八十,猶手自校書。” 宋 無名氏 《王氏談錄·校書》:“公言校書之例,它本有語異而意通者不取可惜,蓋不可決謂非昔人之意,俱當存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說》:“刻書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書者,列各本異文,纖悉必備也。”

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員。 漢 有校書郎中, 三國 魏 始置秘書校書郎, 隋 、 唐 等都設此官,屬秘書省。

3. 唐 胡曾 《贈薛濤》詩:“ 萬裡橋 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 薛濤 , 蜀 中能詩文的名妓,時稱女校書。後因以“女校書”為妓女的雅稱。亦省稱“ 校書 ”。 清 富察登崇 《燕京歲時記·財神廟》:“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開廟三日。祈禱相屬,而梨園子弟與青樓校書等為尤多。” 巴金 《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詩集裡也曾有不少贈校書的詩句。”參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校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曆史背景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一、動詞:校勘書籍

指對書籍進行校正、修訂,訂正錯誤或補充缺漏。例如《三國志·蜀志·向朗傳》記載“年逾八十,猶手自校書”,即強調親自校對書籍的行為。

二、古代官職名稱

漢代開始設置“校書郎中”,負責整理典籍;三國魏設“秘書校書郎”,隋唐沿襲此職,隸屬秘書省,專職校理國家藏書。如《後漢書》提到傅毅與班固等人“共典校書”,即擔任此類官職。

三、對妓女的雅稱

唐代詩人胡曾在《贈薛濤》詩中稱才女薛濤為“女校書”,因其文才出衆。後世逐漸将此稱呼引申為對妓女的委婉雅稱。


讀音與用法提示: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三國志》《後漢書》等史料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校書的意思

校書是指學校使用的教材或必讀的書籍,也可以指學校的圖書館中的書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校書的部首是木(木字旁),校的筆畫數為4,書的筆畫數為11。

來源

《校書》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中,原意為由國家*********門校訂并編寫的書籍。

繁體

繁體字為「校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校書」的「書」字形狀上半部分豐滿,下半部分則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

例句

1. 這本校書是必修課的教材之一。

2. 圖書館裡的校書都需要通過老師的審核才能借出。

組詞

常見的組詞有:教材、課本、參考書、圖書館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教材、課本、教輔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非校書、非教材、非必讀書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