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閣的意思、山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閣的解釋

依山而築的樓閣。 唐 杜甫 《縛雞行》:“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金 元好問 《溪橋獨步》詩:“納納溪橋逗晚風,水村山閣往來通。” 明 陳荩卿 《南呂懶畫眉·嘉善寺蒼雲崖》曲:“摩空片石綉苔斑,石上雲流夏亦寒,憑來山閣秀堪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閣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由“山”與“閣”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字源、詞典釋義及文學意象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山”:象形字,甲骨文像峰巒連綿之形,《說文解字》釋為“宣也,謂能宣散氣、生萬物也”,本義指地表隆起的自然地貌,引申為幽靜、高遠之境。
  2. “閣”:形聲字,從門各聲,《爾雅·釋宮》載“所以止扉謂之閣”,原指門開後固定門扇的木架,後演變為多層建築的通稱,特指建于高處的樓台亭榭。
  3. 複合詞義:

    山閣直譯為“山中的樓閣”,泛指建造于山巒間的亭台樓閣。其核心特征包含:

    • 地理位置:依山而建,常處險峻或清幽之地。
    • 建築形态:多為架空高聳的多層結構,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5卷,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128頁)

二、文學意象與文化内涵

在古典詩文中,“山閣”常被賦予超脫塵世的意境:

三、建築學特征

據古建築研究,山閣需滿足以下條件:

  1. 因地制宜:依山勢采用懸挑、榫卯結構,如山西懸空寺。
  2. 功能複合:兼具觀景、藏書、祭祀等功能,如甯波天一閣雖非建于山,但其形制為典型“閣”式建築。
  3. 美學追求:飛檐翹角與山景呼應,形成“天人合一”的景觀效果。

    (來源:《中國古代建築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年,第203頁)

四、權威詞典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34頁明确定義:

山閣(shān gé)

名詞。建築在山上的樓閣,多指風景名勝中的亭台建築。

例:宋·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中“村”實含山閣意象。

“山閣”既是實體建築,亦承載中國傳統文化中隱逸、禅思與自然崇拜的精神内核,其釋義需兼顧語言學本義與文學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山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依山而築的樓閣”,但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延伸意義。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字面定義
    指建于山間的樓閣,通常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具有避世、隱居或觀景的功能。例如唐代杜甫詩中“注目寒江倚山閣”,描繪了山閣作為靜觀江景的場所。

  2. 曆史背景
    古代文人常在山閣中修身養性、創作詩文,如金代元好問《溪橋獨步》提到“水村山閣往來通”,體現其作為文人雅士活動空間的特點。


使用場景與延伸意義

  1. 建築特征
    強調建築物與山勢的結合,如明代陳荩卿描述山閣“摩空片石繡苔斑”,突出其高聳險峻的形态。

  2. 象征意義

    • 志向高遠:現代用法中可比喻宏偉志向,如“志向如山閣淩雲”。
    • 避世情懷:古代常與隱逸文化關聯,如杜甫借山閣寄托超脫世俗的心境。

文學作品中的典型用例

詩句/出處 作者/朝代 意境解析
“納納溪橋逗晚風,水村山閣往來通” 元好問(金代) 描繪山閣與村落、溪橋的自然連通,體現隱逸生活的恬淡。
“憑來山閣秀堪飡” 陳荩卿(明代) 形容山閣景色秀美,可供觀賞與品味。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拓展用例,中标注的來源(如《縛雞行》《溪橋獨步》等)。

别人正在浏覽...

邦都半吐半露并稱殡宮碧玉花不死國采顧殘刖昌翔充棟汗牛船夫曲崔四入大賦道道道紀司倒數方程釘耙東走西顧恩賞二諾耳聞目覽敢不承命綱船幹眼症耕耘樹藝廣漫龜謀侯家昏子驕橫澆酗誡谕金铙駿節昆玉良魚胪言納職内娣潑墨紫清潔工任重至遠入道潤正射生兒食不充口説起風就是雨鼠裘太乙舟袒跣傝茸沓至推三推四玩歲愒日襪系違幹五圖飨年項墜系詞